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题张簿尉槎溪集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千载枯槎无主名,才翁子晦各偷撑。
分明博望升天诉,不许人间别姓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与人名的思考。千年之后的枯槎(木桩)已经没有了主人的名字,而才子与隐士都在暗中支持着。诗中清晰地表明了博望(即刘备)向天诉说,反对人间的家族争斗。
注释:
-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 枯槎:枯竭的木桩,象征着失去生机的事物。
- 无主名:没有主人的名字,暗示历史的遗忘。
- 才翁:有才华的人,指才子。
- 子晦:子晦即隐士,暗指高洁的人士。
- 博望:指刘备,意为向天诉说的豪情。
- 别姓争:指家族之间的争斗,表现了诗人对人间纷争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积累而闻名。他的诗风常常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关注历史与个人命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对历史人物与当代才子、隐士的反思之际,表达了他对人间争斗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涉及的博望,即刘备,反映出刘克庄对历史英雄的崇拜和对纷争的批判。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题张簿尉槎溪集》通过对历史与个人的对照,展示了他对时间流逝与人间争斗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千载枯槎无主名”,从一个枯槎的意象出发,映射出历史的无情与遗忘。时间的流逝使得曾经辉煌的事物渐渐消失,诗人在此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才翁子晦各偷撑”,则引入了当代的才子与隐士,似乎在暗示在历史的洪流中,仍有人在默默地支撑着这一切。这里的“偷撑”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奈的坚持,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中隐士与才子的同情。
最后两句“分明博望升天诉,不许人间别姓争”,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争斗的不满,博望即刘备的呼喊被视为对人间纷争的控诉。整首诗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出诗人对和平与和谐人生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载枯槎无主名:历经千年,枯槎已经失去了主人的名字,象征着历史的遗忘。
- 才翁子晦各偷撑:才子与隐士分别默默支持着这一切,他们的努力和才华未必被世人所知。
- 分明博望升天诉:刘备的豪情在天上呼喊,渴望得到承认。
- 不许人间别姓争:反对人间的家族争斗,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的枯槎与当代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枯槎作为历史的象征,暗示时间的无情。
- 排比:通过相似结构加强语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间纷争的批判,表现了诗人希望超越个人与家族利益,实现更高理想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槎:象征历史的遗忘与无情。
- 才翁、子晦:代表才华与隐逸,反映人们在历史中的不同选择。
- 博望:历史人物的象征,表达对正义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选择题):
-
诗中“千载枯槎无主名”意指: A. 时间的流逝使得事物失去生机
B. 诗人的创作无名
C. 历史人物的名声 -
“才翁子晦”指的是: A. 历史人物
B. 当代有才华的隐士
C. 诗人的朋友 -
诗歌主题主要探讨: A. 家族的荣誉
B. 人间的争斗与历史遗忘
C. 个人的成就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与刘克庄的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相呼应。
- 王维的《鹿柴》则以自然景色表现个人的隐逸,与刘克庄对隐士的赞美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精粹》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