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秀师罪我当犁舌,
贺母嗔儿欲吐心。
老去未偿文字债,
始知前世业缘深。
白话文翻译:
我的老师责备我该用舌头来耕耘,
母亲对我生气,想要倾诉心中的苦衷。
我年纪已大,却仍未偿还我对文字的欠债,
这才明白前世的业缘是多么深厚。
注释:
- 秀师:指优秀的老师。
- 罪我:责备我。
- 犁舌:用舌头耕耘,形容说话或写作。
- 贺母:指母亲,可能是用来贺喜或祝福的意思。
- 嗔儿:对儿子不满。
- 欲吐心:想要倾诉心中所思所想。
- 老去:年龄渐长。
- 偿:偿还。
- 文字债:对文字、文学创作的欠缺,暗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不满。
- 业缘:业力与因缘,指前世的因果关系。
典故解析:
“犁舌”一词可能源于古代对口才的比喻,指用口舌进行耕耘的能力。“文字债”则是对创作负担的隐喻,暗示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不满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豪放,擅长用典,兼具豪迈与细腻。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与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刘克庄年老之际,他在此诗中表达了对老师和母亲的感怀,以及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反思。时代背景下,士人面临着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无奈与遗憾。
诗歌鉴赏:
《壬戌首春十九日锁宿玉堂四绝》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师母的感怀,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自我反省。首句“秀师罪我当犁舌”以直接的方式开篇,展现了对老师的敬重与自责,似乎暗示自己未能如愿以偿地完成学业或文学创作。接着,母亲的“嗔儿欲吐心”则透露了家庭关系的紧张,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与失望交织,令人动容。诗的后两句则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我反思,尤其是“老去未偿文字债”,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创作上的遗憾,感受到前世因缘的深厚,体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感悟。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过往的追忆,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秀师罪我当犁舌:老师责备我该用言辞耕耘,暗示我应该更加努力。
- 贺母嗔儿欲吐心:母亲对我稍有不满,想要倾诉自己心中的烦恼。
- 老去未偿文字债:我年纪已大,却仍未能偿还对文学的责任与追求。
- 始知前世业缘深:这才明白自己与文学的深厚缘分,仿佛是前世的积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犁舌”比喻说话或写作的能力。
- 对仗:全诗各句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自问自答,表现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师生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文学创作的无奈,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和思考,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秀师:象征知识与智慧的传承。
- 母亲:代表家庭的温暖与期待。
- 文字:象征创作与文学的追求。
- 老去:时间流逝的无情与人生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秀师”是指什么?
- A. 学校的校长
- B. 优秀的老师
- C. 朋友
-
填空题:诗人感到“未偿”的是对____的债。
-
判断题:诗中“贺母嗔儿欲吐心”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失望。(对/错)
答案:
- B
- 文字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显得内省与细腻,李白的作品则更加豪放与奔放,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刘克庄关注的是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家庭关系,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的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整理与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