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时间: 2025-01-01 11:49:09

重来滑石铺,为爱碧泉鸣。

古甃苔花涩,虚檐桂月明。

乔林通夜气,密竹动秋声。

客里清凉地,悠然一振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来滑石铺,为爱碧泉鸣。
古甃苔花涩,虚檐桂月明。
乔林通夜气,密竹动秋声。
客里清凉地,悠然一振缨。

白话文翻译:

再次来到这铺满滑石的小路,因喜爱那碧绿泉水而流淌。
古老的石铺上长满了苔藓,花朵显得有些黯淡,天花板下的桂花在明月下显得格外清晰。
高大的树林中夜晚的气息弥漫,密集的竹林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客居的清凉之处,悠然自得地轻轻摇动着我的衣带。

注释:

  • 滑石:一种光滑的石头,这里引申为铺路的石板,意指道路的平坦。
  • 碧泉:清澈的泉水,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古甃:古老的石板,指的是铺路用的石头,表明时间的流逝。
  • 苔花涩:苔藓与花朵,暗示着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沉静。
  • 虚檐:空旷的屋檐,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桂月明:桂花在明月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明亮。
  • 乔林:高大的树林。
  • 密竹:茂密的竹林,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秋声:秋天的声音,指的是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
  • 悠然: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表达内心的平静。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未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桂花”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美德,桂花也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代表团圆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子云,号山人,宋代词人,曾任官职,后来辞官归隐,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张孝祥归隐生活的一次游览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人选择归隐,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滑石》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诗人在文本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开头两句“重来滑石铺,为爱碧泉鸣”即生动展现了诗人再次踏上熟悉之地,因对碧泉的喜爱而感到心灵的愉悦。接下来的“古甃苔花涩,虚檐桂月明”,则通过古老石路的苔藓和月光下的桂花,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伤与自然的美丽。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融合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最后一句“悠然一振缨”更是将诗人的闲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在自然中得到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重来滑石铺:再一次走在这条平坦的小路上,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2. 为爱碧泉鸣:因喜爱清澈的泉水而流淌,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古甃苔花涩:古老的石头上长满苔藓,寓意岁月的痕迹与沉静。
    4. 虚檐桂月明:空旷的屋檐下,桂花在月色中显得清晰,象征着宁静的夜晚。
    5. 乔林通夜气:高大的树林中,夜晚的气息流淌,展现自然的气息。
    6. 密竹动秋声:竹林在秋风中发声,描绘出秋的韵味。
    7. 客里清凉地:身处客居之地,感受到清凉的环境。
    8. 悠然一振缨:从容不迫,轻轻摇动衣带,表达内心的闲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情感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密竹“动秋声”,让自然有了情感。
    • 对仗:如“古甃苔花涩,虚檐桂月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意象分析:

  • 滑石:象征着平坦的道路与人生的顺遂。
  • 碧泉:代表清澈、纯净的心灵。
  • 桂花:象征美好、高洁的品德。
  • 密竹:象征生机与自然的力量。
  • 秋声:引发思考与感慨,体现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滑石”指的是什么? A. 水流
    B. 石头铺路
    C. 竹林
    答案:B

  2. 诗中所描绘的“碧泉”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清新纯净
    C. 往事
    答案:B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宁静的心态? A. 古甃、桂花
    B. 密竹、秋声
    C. 以上皆是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夜泊牛津》张孝祥: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思考。

诗词对比

  • 张孝祥的《滑石》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张孝祥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词评论与解析书籍

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滑石》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