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过严关)》
时间: 2024-12-29 17:4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过严关)》
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
昏昏西北度严关。
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
此行休问几时还,
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湘江边行走的情景。路的尽头是湘江的水流,而行人在瘴气弥漫的雾气中前行。天色昏暗,西北方向的严关在眼前渐渐显现。远处的岭南山峰似乎像天外的一根簪子初次映入眼帘。北飞的大雁已经断了书信,秋霜悄然点染了我的鬓发。此行不必询问何时能够返回,我只想在桂林美丽的地方度过春天的残余时光。
注释:
- 湘江:指湘江,流经湖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
- 瘴雾:指湿气和毒气交织的雾气,常见于南方地区。
- 严关:指险峻的关隘。
- 岭南:地理上指中国南方的地区,文化上指南方文化。
- 北雁:指北飞的大雁,象征着思乡之情。
- 秋霜:秋天的霜,象征时间的流逝。
- 桂林:指桂林,因其山水秀丽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厚,号青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因其作品多描写山水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而受到称赞。张孝祥的诗作常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南歌子(过严关)》创作于张孝祥的旅行途中,表现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路尽湘江水,人行瘴雾间”直接把读者带入一个湿气弥漫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气氛。这种情感随着“昏昏西北度严关”的描写而加深。此句不仅描绘了严关的险峻,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阻碍。
“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则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将远处的山峰比作“簪”,展现出一丝希望和向往。接下来的“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则激发了强烈的乡愁,北雁的失联与秋霜的染白,使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深刻。最后两句“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则表达了对桂林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尽湘江水:描绘了旅途的尽头,湘江的水流象征着旅程的终点。
- 人行瘴雾间:表现了在瘴气弥漫的环境中行走的艰辛与不适。
- 昏昏西北度严关:描绘旅途中的阴暗与危险,增加了旅途的艰辛感。
- 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使用比喻,展现出山的高远与美丽。
- 北雁连书断:北雁的飞走象征着失去联系,增强了思乡之情。
- 秋霜点鬓斑:时间的流逝让人的外貌发生变化,表现出岁月无情。
- 此行休问几时还: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
- 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展现了对桂林美景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外一簪”,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深厚的乡愁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江水:象征着旅途的尽头与自然的壮丽。
- 瘴雾:体现了南方的湿气与旅途的危险。
- 严关: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阻碍。
- 岭南山:代表着希望与向往的美好景象。
- 北雁:象征着思乡与失去联系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瘴雾”指的是什么?
- A. 干燥的空气
- B. 有毒的湿气
- C. 晴朗的天空
- D. 明亮的阳光
-
“北雁连书断”的意思是:
- A. 北雁飞回故乡
- B. 失去联系
- C. 收到书信
- D. 北雁飞向南方
-
诗中“天外一簪”形容的是:
- A. 一根美丽的发簪
- B. 高耸的山峰
- C. 一条河流
- D. 一片云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孝祥的《南歌子(过严关)》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张孝祥更强调旅途的艰辛与思乡之情,而李白则更注重山水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释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