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
时间: 2024-12-29 19:0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守忧民若己伤,三回奉诏劝耕桑。
周家绵远农开国,汉室兴隆谷腐仓。
麦缘少地锄山种,水怕多流累石防。
田里熙熙知乐土,更祈四表共平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作为守土的官员,我对百姓的忧虑如同自己的伤痛一般,三次奉命劝导他们耕种桑树。周朝的周家是以农耕建立的国家,而汉朝的兴盛则是因为谷物丰盈、仓库充实。麦子因为地少而不得不在山上种植,水流过多则会对石堤造成威胁。在田野里,人们安居乐业,愿望是希望四海之内都能平安富饶。
注释:
- 老守:指守土的官员。
- 忧民:对百姓的忧虑。
- 奉诏:奉命。
- 劝耕桑:劝导百姓从事农业和桑蚕养殖。
- 周家绵远:指周朝的建立与发展。
- 汉室兴隆:汉朝的繁荣。
- 谷腐仓:指谷物丰盈,仓库充实。
- 熙熙:形容安乐的样子。
- 四表共平康:希望四方都能平安富饶。
典故解析:
- 周家: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以农业为基础。
- 汉室:汉朝继承了周朝的传统,重视农业发展。
- 耕桑:与古代的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反映出重视农业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云,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历任官职,关心民生,作品多以田园风光和农事为题材,反映时代的社会状况。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业兴盛与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农业的关注和描写,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心与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通过对农业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诗中以“老守忧民若己伤”开篇,直接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他对民众生活的忧虑与关心。接着,诗人提到“周家绵远农开国,汉室兴隆谷腐仓”,通过历史对比,强调了农业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古代农业的繁荣与当时的现实困境相结合,展现出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田里熙熙知乐土”描绘了富饶的田园景象,反映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最后一句“更祈四表共平康”则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百姓安宁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观念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守忧民若己伤:守土的官员对百姓的忧虑如同自己的伤痛,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 三回奉诏劝耕桑:三次接受命令,劝导百姓从事农耕和养蚕,显示出官员的责任感。
- 周家绵远农开国:周朝通过农业建立了国家,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 汉室兴隆谷腐仓:汉朝的繁荣依赖于充满的仓库和丰盈的谷物。
- 麦缘少地锄山种:由于土地少,麦子不得不在山上种植,反映了现实的困境。
- 水怕多流累石防:过多的水流可能会损坏石堤,暗示了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 田里熙熙知乐土:田间的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 更祈四表共平康:希望四方人民都能安定富饶,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忧民若己伤”比喻对百姓的关心。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在描述农业的重要性时,使用了多个排比句式,使得语气更为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农业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国家繁荣的向往,强调了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同时也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守:象征着责任与担当。
- 耕桑:代表着农业与生计。
- 乐土:象征安宁和繁荣的生活环境。
- 平康:象征和平与富饶。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核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国家未来的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朝代是哪个?
- A. 周朝
- B. 唐朝
- C. 宋朝
- D. 明朝
-
“三回奉诏劝耕桑”中,“奉诏”的意思是什么?
- A. 接受命令
- B. 颁发命令
- C. 违抗命令
- D. 撰写命令
-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愿望?
- A. 贫穷
- B. 战乱
- C. 安宁和富饶
- D. 失业
答案:
- A. 周朝
- A. 接受命令
- C. 安宁和富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吴潜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但杜甫更多地体现在战乱中的愁苦,而吴潜则是通过农业展现安定的生活。
粗略解读:
杜甫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动荡的忧愁,而吴潜的作品则侧重于通过农业的繁荣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