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6:17:11

底事人间重晚晴,当楼残照最关情。

百年身世霜鸿影,万里江山画角声。

征马云边驱转急,归舟天际望偏明。

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间心写得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阳 其二
作者: 鲍廷博 〔清代〕

底事人间重晚晴,当楼残照最关情。
百年身世霜鸿影,万里江山画角声。
征马云边驱转急,归舟天际望偏明。
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间心写得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晚霞的深情与感慨。诗中提到,为什么人间如此重视晚晴?因为在楼上看着夕阳的余晖,最让人感动。百年的人生就像霜中的鸿雁影子,千里江山则如画中的号角声。征途上的马在云边急速奔跑,归来的舟在天际显得格外明亮。倚靠栏杆,虽无阴影,却感到苍凉的意境,尽心竭力写下这些感受。

注释

  • 底事:为何,表示疑问。
  • 晚晴:指傍晚的晴天,通常有美丽的夕阳。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霜鸿影: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画角声:指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意象生动。
  • 征马:指奔波在外的马,象征旅途。
  • 归舟:指归来的船,象征回归与思乡。
  • 倚阑:倚靠栏杆,表达一种沉思的姿态。
  • 无阴苍凉意:没有阴影,却感到一种清冷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廷博,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感悟人生哲理,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夕阳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追求的交错时期。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夕阳之美,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命、归属和大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夕阳这一意象,表现了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美好瞬间的珍贵。诗人在开头以“底事人间重晚晴”引出主题,既是对生命有限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晚霞的景象不仅代表了外在的美,更折射了内心的情感,诗人巧妙地将人生与自然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百年身世霜鸿影”的表述,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命运的无常和短暂,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每一刻。而“万里江山画角声”,则构建了一幅辽阔的自然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接下来的“征马云边驱转急”,展现了旅途的急促与忙碌,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奔波与追求。而“归舟天际望偏明”,则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归舟在天际的明亮象征着对归属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几句“倚阑无阴苍凉意,费尽间心写得成”,则是对创作过程的自省。尽管感到苍凉,诗人仍然努力通过文字传达内心的感受,显示出一种执着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底事人间重晚晴:表达对晚晴的重视,隐含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2. 当楼残照最关情:夕阳最能引发情感共鸣,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3. 百年身世霜鸿影:借用鸿雁的意象,传达生命短暂的感悟。
  4. 万里江山画角声:描绘辽阔的自然,声音与景象的结合增添了动态美。
  5. 征马云边驱转急:体现了人生旅途的匆忙与急迫。
  6. 归舟天际望偏明:归来的希望与未来的光明。
  7. 倚阑无阴苍凉意:虽无阴影,却感到孤寂,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8. 费尽间心写得成:尽心竭力写下这些情感,体现了创作的艰辛与真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年身世霜鸿影”,用鸿雁影喻人生无常。
  • 对仗:如“征马云边”和“归舟天际”,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夕阳、江山、舟马等意象,使诗意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夕阳”这一主题,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美,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归属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 霜鸿:象征短暂与无常,反映了人生的脆弱。
  • 江山:象征辽阔与壮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归舟:象征归属与希望,带来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底事人间重晚晴”意为: A. 晚晴不重要
    B. 为何人们重视晚晴
    C. 晚晴的景色不好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百年身世霜__影”,空缺的字是__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对生命的乐观态度。对/错。

答案

  1. B
  2. 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表现出对时光的感慨。
  • 杜甫《春望》: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鲍廷博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鲍廷博相关研究文献
  • 清代诗词鉴赏书籍
  • 诗歌创作与解读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