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
时间: 2025-01-04 08:5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
作者: 卢纶
乱离无处不伤情,
况复看碑对古城。
路绕寒山人独去,
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
身贱多惭问姓名。
今日主人还共醉,
应怜世故一儒生。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世间的纷扰中,到处都是离别的伤感,
更何况我在这古城对着碑文感慨万千。
我独自一人沿着蜿蜒的山路走去,
月光映照着秋水,惊飞了空中的大雁。
我年纪已大,喜悦地回到故乡,
但身分低贱,常常感到羞愧,想问我的名字。
今天主人还请我一起喝酒,
应当怜悯我这个经历世事的书生。
注释:
- 乱离:指离散、分离,常用来形容离别的伤感。
- 碑:古代纪念碑,通常刻有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事迹。
- 寒山:指寒冷的山,象征孤独与清冷的环境。
- 月临:月光照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雁空惊:大雁在空中飞翔,受到惊吓而飞走,表示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安。
- 颜衰:脸色苍老,形容年纪的增长。
- 身贱:身份卑微,表示对自己地位的谦卑认识。
- 世故:世间的复杂与世事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字少逊,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离别等主题为主。卢纶的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在旅途中,寄情于山水之间,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故乡的思念。诗中对古城和碑文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与周遭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乱离无处不伤情”直接点出主题,表明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伤痛,紧接着的“况复看碑对古城”则引入历史的沉重感,古城的碑文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路绕寒山人独去”,展现出一种孤独的行走,寒山的意象增强了这种孤独感,而“月临秋水雁空惊”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安与惊恐。
诗人接着转向自己的感受,“颜衰重喜归乡国”表明虽然年岁已大,但回归故乡的喜悦依然存在。然而,随着“身贱多惭问姓名”一句,诗人又表现出对自己卑微身份的自省和羞愧,形成了一种矛盾的情感张力。最后以“今日主人还共醉”结束,透露出一种人情的温暖与共鸣,表明纵使世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依旧珍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在游历中对人生、历史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离无处不伤情”:四处离散的环境使人倍感伤痛。
- “况复看碑对古城”:面对古老的城市与碑文,感慨历史的厚重。
- “路绕寒山人独去”:独自一人沿着寒冷的山路,显得孤独。
- “月临秋水雁空惊”:月光照耀在秋水上,惊动了空中的大雁,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不安的氛围。
- “颜衰重喜归乡国”:年老却仍然满怀喜悦地回到故乡。
- “身贱多惭问姓名”:身份卑微,感到羞愧,想询问自己的名号。
- “今日主人还共醉”:今天主人仍然请我一起喝酒,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 “应怜世故一儒生”:应当怜悯我这位经历世事的书生,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临秋水”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照射,营造出宁静的意境。
- 对仗:如“颜衰重喜”展现出诗人的矛盾心理,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雁的惊飞形容为受惊,生动形象地传达出环境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沉重感、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交融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城: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往的记忆。
- 寒山:孤独与清冷,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秋水:象征时光流逝,展现出一种伤感与宁静。
- 雁:自由与孤独的象征,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乱离无处不伤情”中“乱离”的意思是:
A. 和谐
B. 离散
C. 聚合
D. 繁荣 -
诗中提到的“寒山”主要象征:
A. 喜悦
B. 孤独
C. 繁华
D. 和谐 -
“今日主人还共醉”表达的情感是:
A. 孤独
B. 忧伤
C. 友情
D. 愤怒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静谧,表达内心感受。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关于离别与乡愁的主题,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比较卢纶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卢纶则显细腻。
- 在意象的使用上,卢纶的“古城”与李白的“庐山”都承载着历史与个人情感,但前者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内心冲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