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白话文翻译:
乌鹊在桥上筑巢,黄公(指黄鹤)却已经离去不再回归。
桥的形势仿佛是刚刚出现的彩虹,形状像雁群初飞。
这桥的妙处如同七星所构成的图案,高高地分割着半个月的光辉。
秦王只是空自构造石桥,远方的仙岛却难以依靠。
注释:
- 乌鹊:指的是黑色的乌鸦或喜鹊,象征着鸟类筑巢的景象。
- 黄公:指的是黄鹤,通常与失去或离别的意象相关。
- 势疑虹:形势似乎像刚刚出现的彩虹,寓意美好而又短暂。
- 七星:指的是北斗七星,常用来比喻星辰的美好排列。
- 秦王:指历史上秦朝的王,象征着权力与失落。
- 仙岛:传说中的美好境地,常用于诗词中象征理想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黄鹤楼:提到黄鹤,可能让人联想到黄鹤楼的典故,古人常以此表达对离别的感伤。
- 秦王:与秦始皇有关,反映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权力虚无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 772-836),唐代诗人,字常侍,号青林,官至右拾遗。他以诗歌见长,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李峤对人生感悟的基础上创作的,表达了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思考,同时隐喻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诗歌鉴赏:
李峤的《桥》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桥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头两句“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以乌鹊筑巢为引,暗示生活的安定与归属;而黄公的离去则象征着失去与孤独。接下来的句子“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通过虹与雁的比喻,描绘了瞬息万变的美好,体现出一种短暂而令人惋惜的美感。此时,诗人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则通过星辰的排列,隐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彰显了诗人对完美的追求。最后两句“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则是对权力与理想的反思,表面上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实际上却是对当下的无奈与失落的写照。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显忧伤的世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 描绘了乌鹊筑巢的场景,象征着生活的安定,而“黄公去不归”则隐含了对离别的感伤。
-
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 “虹”象征着美好的瞬间,而“雁初飞”则传递出一种初生的希望,暗示着生活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
- 通过北斗七星的比喻,表达了理想的美丽与高远,但又与现实的距离感形成对比。
-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 反映出历史的沉重与无奈,表明即使是伟大的构想也难以实现理想中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大量使用了比喻,如“势疑虹”和“形似雁”,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起来,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较为工整,形成了良好的对仗效果,使得诗歌更加优美流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短暂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思,同时也展现了李峤对自然美的追求与感悟,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鹊:象征生活的安宁与家庭的温暖。
- 黄公:象征失去与离别。
- 虹:代表美好而短暂的希望。
- 七星:象征理想与完美。
- 秦王:反映历史的沉重与过往的虚无。
- 仙岛:象征理想的生活与远大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公”指的是哪个生物?
- A. 黄鹤
- B. 黄牛
- C. 黄鸝
-
“势疑虹始见”中的“虹”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与希望
- B. 遗憾与失落
- C. 现实与虚幻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仙岛”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生活
- B. 现实的困境
- C. 历史的沉重
答案:
- A. 黄鹤
- A. 美好与希望
- A. 理想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鹤楼》(崔颢):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
- 《静夜思》(李白):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李峤《桥》 与 王之涣《登鹳雀楼》:
- 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但李峤更注重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强调壮阔的视野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峤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