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时间: 2025-01-19 14:55:40

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

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

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

草木皆沾被,犹言不在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张九龄

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
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
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
草木皆沾被,犹言不在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大君(皇帝)完成大业,坐在正位上享受成功的欢乐。天命与千年的运势相结合,欢庆的气氛让万国同享这份喜悦。汉代的酒宴中歌声四起,韶乐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舞动。河洛的荣光普照四方,云烟间流淌着欢快的气息。春天的花朵仿佛来得特别早,天恩倍加崇高。草木都沐浴在春雨中,似乎都在表达对君王的赞美。

注释

  • 端扆:端正的座位,指皇帝的宝座。
  • 乐成功:欢乐地庆祝成功。
  • 运与千龄合:天命与历史的运势相合。
  • 汉酺:指汉朝的酒宴。
  • 韶乐:古代乐曲名,象征美好的音乐。
  • 河洛:指黄河和洛河,代表中原地区。
  • 春华:春天的花朵。
  • 天泽:天的恩泽,指自然的恩惠。
  • 沾被:沐浴,滋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字子容,号阮亭,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宰相,政治上有较大影响。其诗风清新、沉稳,善于抒发情感与描绘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朝,恰逢国家盛世,皇帝举行盛大的庆典,张九龄应邀作诗,借以表达对国家繁荣、君主明德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更通过对自然和谐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美好祝愿与信心。开篇即提及“大君毕能事”,说明了君主的成功与伟业,接着通过“运与千龄合”来展现历史的交汇与希望。诗中的“欢将万国同”则体现了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共融之意,显示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接下来的几句中,汉代的酒宴和韶乐构成了一幅热闹的庆典画面。在这欢愉的氛围中,河洛大地的荣光与春天的气息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意象。尤其是“草木皆沾被”,不仅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昌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积极向上,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君毕能事:强调君主的伟大成就。
  2. 端扆乐成功:表明君主坐在宝座上欢庆成功。
  3. 运与千龄合:历史长河中的时运合而为一。
  4. 欢将万国同:欢庆的气氛让诸国共享。
  5. 汉酺歌圣酒:汉朝的酒宴引发歌唱,气氛热烈。
  6. 韶乐舞薰风:优美的音乐伴随着和煦的春风。
  7. 河洛荣光遍:美好的荣光遍及河洛地区。
  8. 云烟喜气通:云雾间流淌着喜气洋洋。
  9. 春华顿觉早:春天的花朵似乎特别早地绽放。
  10. 天泽倍知崇:天的恩泽更加显得崇高。
  11. 草木皆沾被:草木都沐浴在春雨中。
  12. 犹言不在躬:即使不在场,依然感受到欢庆的气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的花朵与君主的成就相提并论,展现生机与希望。
  • 拟人:草木被春雨沐浴,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象表现。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繁荣、君主成就的赞美,寄托了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君:象征国家的领导者与力量。
  • 春华:代表生机与希望。
  • 河洛:象征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代表传统与荣耀。
  • 韶乐:象征美好和谐的文化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君”是指谁?

    • A. 君主
    • B. 大臣
    • C. 诗人
    • D. 平民
  2. “韶乐舞薰风”中“韶乐”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音乐
    • B. 舞蹈
    • C. 春风
    • D. 酒宴
  3. 诗中提到的“春华”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果实
    • B. 冬天的雪
    • C. 春天的花朵
    • D. 夏天的阳光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同样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都体现了盛世的气氛,但《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更加强调国家统一与君主成就,而《登鹳雀楼》则更注重个人的壮志与景色的辉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