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娇 其二 曾韵寿词》

时间: 2025-01-04 11:03:53

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胜。

喜银蟾、十分增晕。

嫦娥飞下,见雾鬟风鬓。

念八景园中,画谁能尽。

慢奏云韶,美斟仙酝。

清不寐、桂香成阵。

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

却待约重圆,后期难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殢人娇 其二 曾韵寿词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胜。
喜银蟾十分增晕。
嫦娥飞下,见雾鬟风鬓。
念八景园中,画谁能尽。
慢奏云韶,美斟仙酝。
清不寐桂香成阵。
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
却待约重圆,后期难问。

白话文翻译

在露水滋润的天空下,中秋的美景最为动人。
喜见皓月升起,光辉愈加明亮。
嫦娥从天而降,轻盈的身影在雾霭中显现。
我想起八景园中,那幅画又有谁能描绘得尽善尽美呢?
慢慢奏响云间的乐曲,品味着美酒。
夜深人静,桂花香气如阵阵袭来。
我愁苦的是今晚的天气,难以捉摸又阴晴不定。
但我期待着与你重聚,奈何未来的约定难以问询。

注释

  1. 殢人娇: 此为词牌名,常用于描写柔情蜜意的场景。
  2. 银蟾: 指月亮,因其形似蟾蜍而得名。
  3. 嫦娥: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女,常与月亮联系在一起。
  4. 云韶: 云间的乐曲,指天上仙乐的美妙。
  5. 桂香: 桂花的香气,象征着中秋节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中秋节前夕,正值秋收季节,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渴望与友人团聚,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索。

诗歌鉴赏

《殢人娇 其二》是一首富于抒情的词作,展现了中秋夜的迷人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以“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胜”点明时节,接着引入“银蟾”的意象,突显月亮的明亮与皎洁,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嫦娥的描写,既是对神话的引用,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词中对“八景园”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慢奏云韶,美斟仙酝”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展现了人间的欢乐与美好,然而接下来的“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形成了情感的对比与反差。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最后一句“却待约重圆,后期难问”将主题升华,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与对未来不可知的无奈,充满了情感的深邃与哲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露下天高,最是中秋景胜”:描绘了秋季清晨的美丽,强调中秋的独特魅力。
    • “喜银蟾十分增晕”:用“银蟾”指代月亮,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明亮。
    • “嫦娥飞下,见雾鬟风鬓”:嫦娥的降临增添了神秘感,结合雾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念八景园中,画谁能尽”:表达对美好景色的惋惜与无奈。
    • “慢奏云韶,美斟仙酝”:展现了悠闲的生活情景,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清不寐桂香成阵”:夜晚的桂花香气弥漫,令人难以入眠。
    • “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对未来的忧虑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形成对比。
    • “却待约重圆,后期难问”:期待重聚的心情,却又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2. 修辞手法:

    • 比喻:“银蟾”比喻月亮,生动形象。
    • 拟人:“嫦娥飞下”将神话人物赋予人性,增添了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中秋佳节的美好景色与人们对团聚的渴望展开,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清新与纯洁。
  • 银蟾: 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嫦娥: 代表美好的爱情与美丽的理想。
  • 桂香: 象征中秋节的传统与文化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银蟾”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星星
    • B. 太阳
    • C. 月亮
    • D. 云彩
  2. 诗中提到的“八景园”象征什么?

    • A. 现实中的花园
    • B. 诗人的回忆
    • C. 美好的人生
    • D. 神话传说
  3. “只愁来夕,又阴晴无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期待
    • C. 忧虑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杨无咎的《殢人娇》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描绘了中秋夜的情景,但杨无咎更加注重人际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多了一份孤独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