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时间: 2025-01-04 11:14:34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

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

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
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
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白话文翻译:

秋天到了,愁苦更加深重,清秀的眉梢轻轻拂动。
翠绿色的袖子因春寒而显得怯弱,修竹在晚风中萧瑟。
这样的情意,谁人能知晓?愁恨与孤独的鸿雁相隔遥远。
我在西风中小立,又一次被重重的门扉所掩。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更深:愁苦更加深重。
  • 黛拂双蛾:黛指眉毛,双蛾形容眉毛如同柳叶,形态轻盈,拂动是指轻轻的动作。
  • 翠袖:指绿色的衣袖。
  • 怯春寒:因春寒而感到畏惧。
  • 修竹:高直的竹子。
  • 萧萧:形容声音或景象的清冷。
  • 孤鸿:孤单的鸿雁,象征孤独。
  • 重门掩:厚重的门扉关闭,象征隔绝。

典故解析:

  • 孤鸿:古代诗词中常用孤雁、孤鸿象征离别与孤独,表达对他人的思念与失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字少微,号天水,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秋季,诗人借秋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愁苦和思念,反映出宋代士人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细腻。


诗歌鉴赏: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杨无咎通过秋天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愁苦。诗的开头“秋来愁更深”直接点明了主题,秋天的到来让诗人的愁苦加深,仿佛是自然界的变化也引发了他内心的波澜。接着,诗人描绘了“黛拂双蛾浅”,用“黛”字形容眉毛,展现出一种柔美而又脆弱的状态,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敏感与脆弱。

而“翠袖怯春寒”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通过衣袖的颜色与春寒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诗人在描写中使用了“修竹萧萧晚”的意象,修竹在晚风中显得更加清冷,加强了孤独的气氛。接下来的“此意有谁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苦闷与忧愁,愁恨如同孤鸿一样遥远而无法触及。

结尾的“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背对西风的小立,象征着对过往的回望与思念,而“重门掩”则暗示着内心的封闭与隔绝。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以及对生命、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来愁更深:秋天的到来使得忧愁更加深重。
  2. 黛拂双蛾浅:清秀的眉毛轻轻拂动,暗示轻柔而美好。
  3. 翠袖怯春寒:春寒使得绿色衣袖显得柔弱,传达出诗人的脆弱心情。
  4. 修竹萧萧晚:修竹在晚风中显得凄凉,增强孤独的氛围。
  5. 此意有谁知:这样的情感,谁能理解?
  6. 恨与孤鸿远:愁恨与孤独的鸿雁相隔遥远,表达思念之情。
  7. 小立背西风:在西风中小立,象征对过往的回望。
  8. 又是重门掩:再次被重重的门扉封闭,暗示孤独感的加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如“孤鸿”代表孤独。
  • 拟人:使修竹“萧萧”具有情感,增强诗歌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秋来愁更深”“翠袖怯春寒”,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与内心孤独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他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成熟与衰退。
  • :象征美好与柔弱。
  • 翠袖:象征青春与脆弱。
  • 修竹:象征坚韧与孤独。
  • 孤鸿:象征思念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来愁更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平静
    D. 愤怒

  2. “翠袖怯春寒”中的“怯”字意指什么? A. 强壮
    B. 软弱
    C. 勇敢
    D. 欢乐

  3. “小立背西风”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温暖
    B. 过去及思念
    C. 未来
    D. 忙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杨无咎的《生查子·秋来愁更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探讨了孤独与思念,但杨无咎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李清照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流露与内心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杨无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