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娇(李莹)》
时间: 2025-01-19 21:3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殢人娇(李莹)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恼乱东君,满目千花百卉。
偏怜处爱他秾李。
莹然风骨,占十分春意。
休漫说唐昌观中玉蕊。
女石雪减霜,凌红掩翠。
看不足可人情味。
会须移种,向曲栏幽石戚。
愁绿叶成阴,道傍人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诗人在感叹花卉争艳的同时,特别钟情于那一树繁茂的李花。诗中提到春意盎然,春天的气息渗透在每一个角落。诗人不愿多谈唐昌观中的美丽花蕊,反而更欣赏那娇嫩的李花,认为它的风韵独具。接着,诗人描绘了雪白的女石花与红花相互掩映的景象,虽然看似不如人间情感丰富,但诗人认为它们也是有情的。最终,诗人表达了对李花的怜惜,想将其移植到幽静的栏杆边,虽然愁苦于绿叶将要遮蔽,却也引来路人纷纷指点。
注释
- 恼乱:困扰,扰乱。
- 东君:春天的神灵,常用来指代春天。
- 秾李:繁盛的李花,形容李花的美丽。
- 莹然:晶莹剔透,形容花的清丽。
- 唐昌观:指唐代的一处名胜,常用于描绘美丽的花卉。
- 女石:指一种花,通常是白色的,与红花相映成趣。
- 凌红掩翠:形容红花掩映在绿色之中,形成美丽的对比。
- 道傍人指:形容路人对花的赞美或指指点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咏物、抒怀为主,善于捕捉瞬间的美丽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对李花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花卉文化的欣赏。
诗歌鉴赏
《殢人娇》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感悟。开头几句,诗人用“恼乱东君”暗示春天的混乱与美丽交织,随即转向对李花的特别钟情,显示出诗人对某种美的执着追求。李花的“莹然风骨”不仅形象生动,也寓意着一种清新自然的气质,与唐昌观中华美的“玉蕊”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不同花卉美的独特理解。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女石雪减霜,凌红掩翠”的意象,描绘了花卉间的和谐美感,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尽管诗人感叹这些花卉似乎缺乏人情味,但他依然寄情于自然,期待能将这些美丽的花卉移植到幽静的环境中,以便更好地欣赏。
整首诗兼具情感与意象,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也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恼乱东君,满目千花百卉。
描述春天的到来,花卉争相开放,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困扰。 -
偏怜处爱他秾李。
诗人特别钟情于那一树繁茂的李花,展现出对其美丽的怜惜。 -
莹然风骨,占十分春意。
李花的清丽与春天的气息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韵。 -
休漫说唐昌观中玉蕊。
诗人不愿过多谈论唐昌观中的花蕊,反而更钟情于身边的李花。 -
女石雪减霜,凌红掩翠。
白花与红花的相映成趣,展现出春天的美丽景象。 -
看不足可人情味。
诗人感叹自然花卉虽美,却似乎缺乏人情味。 -
会须移种,向曲栏幽石戚。
诗人期待将这美丽的李花移植到幽静的环境中,以便更好地欣赏。 -
愁绿叶成阴,道傍人指。
诗人对花卉的未来感到忧虑,路人的指点也让人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花比作沁人心脾的春意,增强了表现的效果。
- 拟人:赋予花卉以情感,使得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凌红掩翠”,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花: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与美丽,代表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再生,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的季节。
- 幽石:象征着幽静的环境,代表诗人希望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恼乱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到来?
- A. 夏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秋天
-
诗人特别钟情于哪一种花?
- A. 桃花
- B. 李花
- C. 梅花
- D. 菊花
-
“凌红掩翠”中的“凌红”指的是?
- A. 白花
- B. 红花
- C. 绿叶
- D. 紫花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描写早春的生机,展现自然的美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春江花月夜》更强调夜晚的静谧与和谐,而《殢人娇》则侧重于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包含杨无咎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解读与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