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金陵怀古答南田依清真韵》
时间: 2025-01-19 14:48: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形胜地,兴亡梦里谁记。寒流北望接天低,怒潮又起。归帆去棹送征人,斜阳冉冉无际。曲阑畔,曾共倚,桃叶渡口船系。当年第宅剩春风,燕泥故垒。昔游回首几经年,应知愁似江水。绿杨白板旧酒市,想枇杷花下门里,换了繁华人世。只秦淮片月凄凉,相对曾照南朝,歌声里。
白话文翻译
这片山水的景色,历史的兴亡梦里有谁会记得呢?寒流从北方吹来,仿佛要接触到低垂的天空,怒涛又再次涌起。归来的船帆和划船的人送走了征人,夕阳缓缓地洒下,延绵无尽。在那曲阑边,我曾倚靠着,桃叶渡口的船停靠着。当年那座宅院仍在春风中,但燕子却只在泥土中筑巢。往昔的游乐回首已是多年,想必知道忧愁如同江水般绵延。绿杨和白板的酒市依旧存在,我想在枇杷花下的门前,繁华的世事已然换了模样。唯有秦淮河的那一轮凄凉的月光,对照着曾照耀过南朝的歌声。
注释
- 形胜地:形势优美的地方。
- 兴亡梦:指历史的兴衰成败。
- 怒潮:指波涛汹涌的水流。
- 归帆去棹:归来的船帆和划桨。
- 曲阑:曲折的栏杆。
- 燕泥:燕子在泥土中筑巢,象征旧时的繁华。
- 秦淮片月:指秦淮河上的月亮,象征记忆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近代著名诗人、画家,生于1896年,逝世于1963年。他以工笔画和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出浓厚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西河 金陵怀古答南田依清真韵》创作于诗人对故乡金陵的怀念之际,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金陵的美丽与历史的沧桑。开篇用“形胜地,兴亡梦里谁记”引出主题,令人思考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渺小。接着,通过描绘寒流、怒潮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历史的起伏不定。归帆送征人、斜阳冉冉的描绘,则突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
“曲阑畔,曾共倚,桃叶渡口船系”一联,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回忆中夹杂着浓烈的乡愁与失落。随着诗意的发展,回忆的沉重感愈发明显,“昔游回首几经年,应知愁似江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深邃。最后,秦淮河的月光与南朝的歌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唤起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出人对历史的沉思,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形胜地,兴亡梦里谁记。:表达对历史美好景色的感慨和对兴亡的无奈。
- 寒流北望接天低,怒潮又起。:自然景象的描写,象征历史的波动。
- 归帆去棹送征人,斜阳冉冉无际。: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思乡之情。
- 曲阑畔,曾共倚,桃叶渡口船系。:回忆与自然景色交融,表现情感的深厚。
- 当年第宅剩春风,燕泥故垒。:对往昔的追忆,体现出时光的流逝。
- 昔游回首几经年,应知愁似江水。:时间的流逝与愁苦的延续。
- 绿杨白板旧酒市,想枇杷花下门里,换了繁华人世。:旧时繁华与如今的对比,表达对变化的感慨。
- 只秦淮片月凄凉,相对曾照南朝,歌声里。:历史的沧桑与孤独感,月亮和歌声象征着记忆与情感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似江水”,将愁苦比作江水,形象生动。
- 拟人:如“斜阳冉冉”,给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金陵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沉思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流:象征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冲击。
- 归帆:代表归来与思乡之情。
- 桃叶渡口: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连接过去与现在。
- 秦淮月:象征历史的记忆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自然风光
B. 历史兴亡与个人情感
C. 社会现实 -
“愁似江水”中的“江水”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情感的深邃
C. 自然的力量 -
诗中提到的“曲阑畔”主要指什么? A. 一个景点
B. 诗人曾经的回忆
C. 自然景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伯驹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历史与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张伯驹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而李白的诗则更显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张伯驹诗词集》
- 《古诗词欣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