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怀古三首 其三》

时间: 2024-12-29 03:03:14

十里鳌山结绮罗,宪王乐府谱新歌。

楼台渐觉欢情极,烽火频传警报多。

三月军粮搜鼠雀,一朝民命付鼋鼍。

可怜城郭重新日,廿载沈沦小劫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里鳌山结绮罗,宪王乐府谱新歌。
楼台渐觉欢情极,烽火频传警报多。
三月军粮搜鼠雀,一朝民命付鼋鼍。
可怜城郭重新日,廿载沈沦小劫过。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鳌山上,绣罗轻纱交织,宪王的乐府正在谱写新歌。
楼台渐渐感受到极度的欢愉,然而烽火频频传来警报。
三月时,军粮像老鼠和雀鸟一样被搜刮,一朝之间,民众的生命如同鼋鼍一般被抛弃。
可怜的是,城郭在重新建设的日子里,经历了二十年的沦陷和小劫难。

注释:

  • 十里鳌山:指山名,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 绮罗:精美的丝织品,代表繁华与富贵。
  • 宪王:清代的王爷,指挥音乐作曲。
  • 楼台:高楼阁楼,象征繁华的生活。
  • 烽火:古代用以传递战争消息的火光,象征战乱频繁。
  • 军粮:军队的粮食,体现战争的艰难。
  • 鼠雀:指小动物,这里比喻粮食的匮乏。
  • 鼋鼍:古代的神兽,象征民生遭受重创。
  • 城郭:城池,代表城市的安宁与发展。
  • 廿载:二十年,指长时间的苦难与沦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承培元是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历史、战争为主题,侧重描绘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其诗风沉郁,常借古抒怀,反映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大梁怀古三首》是承培元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沉痛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美好景象和悲惨现实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鳌山的绮丽与宪王乐府的繁华,展现了昔日的繁荣与欢愉。但紧接着,诗人以“烽火频传”揭示了战乱的频繁,欢愉的气氛被战事的警报所打破,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诗人通过“军粮搜鼠雀”一语,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对于民生的影响,粮草匮乏,民众的生命如同弃物一般,被无情抛弃。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城市重建的可怜与无奈,二十年的沦陷让人心痛不已。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情感真挚,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切反思与对未来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里鳌山结绮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象征着繁华的生活。
  2. 宪王乐府谱新歌:说明当时的文化气息与繁荣,宪王的乐府象征着高雅的艺术。
  3. 楼台渐觉欢情极:高楼上渐渐感受到欢愉的气氛。
  4. 烽火频传警报多:战争频繁,警报声不断,打破了欢愉的气氛。
  5. 三月军粮搜鼠雀:民众在战争中生活困苦,粮食被搜刮,象征着民生的艰难。
  6. 一朝民命付鼋鼍:一朝之间,民众的生命如同被抛弃的神兽一般。
  7. 可怜城郭重新日:城市在重建中,令人心痛。
  8. 廿载沈沦小劫过:经历了二十年的沦陷和小劫难,时光的流逝充满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十里鳌山”与“宪王乐府”,形成对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民生比喻为“鼠雀”,形象生动,表达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表现战争的频繁和民生的困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生动描绘,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情感基调悲沉而又充满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鳌山:象征美丽与繁华的自然景观。
  2. 绮罗:代表富贵与奢华的生活。
  3.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
  4. 军粮:体现战争对民生的影响。
  5. 城郭:象征城市的安宁与重建。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态的关切,也深刻揭示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苦难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烽火频传”主要指什么? A. 战争的频繁
    B. 节日的庆祝
    C. 自然灾害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十里鳌山”象征着__

  3. 判断题:此诗表达了对战争的赞美。 (对/错)

答案:

  1. A
  2. 繁华与美丽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描绘了破碎的家园与对未来的渴望,与承培元的作品形成呼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另一种面对动荡的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承培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