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大堤花里锦江前,
诗酒同游四十年。
不料中秋最明夜,
洞庭湖上见当天。
白话文翻译:
在锦江前的大堤花丛中,
我与友人一同吟诗作酒已四十年。
没想到在这中秋最明亮的夜晚,
我在洞庭湖上看见了那轮明月。
注释:
- 大堤:指的是河堤,锦江边的堤防。
- 锦江:指的是成都附近的锦江,因水清澈而得名。
- 诗酒同游:指诗人与友人一同吟诗作乐,享受生活。
-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月圆节日。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著名的湖泊,因其水面广阔而闻名。
- 当天:指的是月亮,意指当晚的明月。
典故解析:
中秋节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诗中提到的“中秋”是对传统节日的直接引用,而“洞庭湖”则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象征广阔与幽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涉,唐代诗人,字君平,号水云,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洒脱而受到推崇。李涉的诗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涉晚年,表达了他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愉悦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中秋夜君山台望月》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李涉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中秋夜的美丽与宁静。首句“大堤花里锦江前”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提到“诗酒同游四十年”,不仅表达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岁月,还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珍惜。最后两句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尽管岁月如梭,但在这个中秋夜,他在洞庭湖上看到的明月,依旧是那样的清晰明亮,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这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视,使得整首诗在节日的喜庆中,融入了淡淡的忧伤,形成了独特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堤花里锦江前”:描绘了一个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显示出自然的繁华。
- “诗酒同游四十年”: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长久的友情与相伴的欢乐。
- “不料中秋最明夜”:引出中秋节的主题,强调这一夜的特别与难得。
- “洞庭湖上见当天”: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月亮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过去的四十年”与“今夜的明月”进行对比,突出岁月的流逝与时光的珍贵。
- 比喻:将明月比作“当天”,形象化地表达了明亮的月色。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中秋团圆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大堤:象征着坚固与安宁,承载着友情与岁月。
- 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代表着美好的理想与情感。
- 洞庭湖:象征着宽广与宁静,提供了一个反思与感悟的空间。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中秋”是指什么节日?
- A. 春节
- B. 元宵节
- C. 中秋节
- D. 端午节
-
诗中“诗酒同游四十年”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谊的珍视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时间的无所谓
-
“洞庭湖上见当天”中的“当天”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云彩
-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涉的《中秋夜君山台望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均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与思念,李涉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苏轼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深思。两首诗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