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陈公迳二首
作者:杨万里
江行十日厌船迟,
却换篮舆蹈路泥。
江水别来才两日,
陈公迳下再相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从江边出发,经过十天厌倦船行的体验,最终选择了用篮舆(轻便的轿子)在泥路上行走。虽然与江水别离才两天,但在陈公迳下又再次相遇,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
注释:
- 江行:在江上行船。
- 篮舆:一种轻便的轿子。
- 蹈路泥: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
- 陈公迳:指陈公所居住的地方或其所走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对旅途疲惫的感受,以及与自然景色的互动。诗人经历了船上的单调与束缚,转而选择更为灵活的篮舆,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上通过对江水与路径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感受。前两句“江行十日厌船迟,却换篮舆蹈路泥”,表达了诗人对船行的厌倦感,以及对陆地行走的渴望。长时间的船行让人感到乏味,诗人用“厌”字直接道出了这种情感。同时,选择“篮舆”作为交通工具,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轻松出行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珍视。
后两句“江水别来才两日,陈公迳下再相随”,则转向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虽然与江水别离仅两天,却在陈公迳下再次相遇,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一方面,诗人感受到时间的短暂与流逝,另一方面,他通过这种再相随,似乎在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既有对旅途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杨万里特有的诗歌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行十日厌船迟:经过十天的江上行程,诗人对船行的速度与单调感到厌倦。
- 却换篮舆蹈路泥:于是选择了篮舆,走在泥泞的路上,体现了对自由出行的渴望。
- 江水别来才两日:与江水分别才两天,显示出时间的流逝。
- 陈公迳下再相随:在陈公迳再次遇见,强调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修辞手法:
- 对比:船行与陆行的对比,展现了旅途的不同体验。
- 拟人:将江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的感受与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旅途的流动与时间的逝去。
- 篮舆:象征轻松自在的出行方式。
- 泥路:象征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 A. 船
- B. 篮舆
- C. 马车
-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什么?
- A. 陈公迳
- B. 江边
- C. 村庄
-
诗人对船行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厌倦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 by 王安石
- 《登岳阳楼》 by 范仲淹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旅途中的感受,而王安石则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政治理想的追求。两者都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