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光烘碎一天云,
散作蒙蒙雾满村。
我亦知渠别无事,
不教远岫翠当门。
白话文翻译:
太阳的光辉把一天的云彩烘托得如碎片一般,
散落成朦胧的雾气覆盖了整个村庄。
我也知道你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所以不让远处的青山绿意映入我的门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烘:加热,照耀的意思。
- 碎:破碎,散落。
- 蒙蒙:形容雾气薄而轻。
- 渠:指你,常用于古代诗词中。
- 岫:山的意思,常用来指代远处的山。
- 翠:绿色,常形容青山、树木。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远岫翠”常用以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一种宁静的田园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诗人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晓坐多稼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心境的诗作。首句“日光烘碎一天云”以生动的比喻,将晨曦中云彩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大地,形成了朦胧的雾气,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接下来的“散作蒙蒙雾满村”则衬托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乡村生活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轻松的田园情趣。
接着,诗人用“我亦知渠别无事”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和闲适,似乎在说自己虽然身处忙碌的世俗中,但内心却渴望这种宁静的时光。同时,最后一句“不教远岫翠当门”则传达出一种拒绝外界喧嚣、追求内心平和的态度。诗人不希望外面的美景打扰到自己的安宁,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自我选择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光烘碎一天云:用“烘”字形象地描绘了阳光如火焰般温暖的力量,云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破碎而轻盈。
- 散作蒙蒙雾满村:晨雾弥漫,覆盖了村庄,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 我亦知渠别无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时的闲适状态。
- 不教远岫翠当门:诗人选择不让远方的美景干扰自己的内心宁静,表现了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与云的关系比作烘焙,生动形象。
- 对仗:如“日光”与“蒙蒙雾”,形成了优美的音韵。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安宁和简单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 云霭:象征变幻与柔和。
- 雾气:象征朦胧与神秘。
- 翠山:象征自然之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
A. 自然之美
B. 战争
C. 爱情
D. 友情 -
“日光烘碎一天云”中,“烘”字的意思是:
A. 冷却
B. 照耀、加热
C. 打碎
D. 收起 -
诗中提到的“远岫翠”指的是什么?
A. 近处的山
B. 远处的青山
C. 近处的绿树
D. 夜空中的星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描绘田园生活的悠闲与宁静。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晓坐多稼亭》与王维的《鹿柴》,两者皆以自然景色为主题,但杨万里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安宁,而王维则更多描绘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