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僧默然
作者: 姚合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出家侍母前,至孝自通禅。
伏日江头别,秋风樯下眠。
鸟声猿更促,石色树相连。
此路多如此,师行亦有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出家人对母亲的孝心和对修行的追求。他在母亲面前出家,孝道自然而然地通向了禅宗的智慧。在炎热的夏日,他在江边告别,秋风中静静地在船下入眠。鸟儿的叫声和猿猴的啼鸣加快了节奏,石头的颜色与树木相连,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这样的路途多得是,同行的师父也注定有缘。
注释:
- 出家: 离开世俗生活,选择修行。
- 侍母: 侍奉母亲,表达孝心。
- 通禅: 领悟禅宗的道理。
- 伏日: 炎热的夏天。
- 樯: 船桅。
- 此路多如此: 这样的经历很多,暗示修行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 780-842),字瑶,唐代诗人,主要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诗人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表达了对于出家修行的理解和对孝道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僧侣的尊重。
诗歌鉴赏:
《送僧默然》展现了出家人对母亲的孝心与对修行的追求,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体现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首句“出家侍母前”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表明世俗生活与宗教修行之间的关系。接着描述了在炎热的夏日,诗人在江边与友人告别,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秋风拂过,诗人选择在船下安静入眠,显示出一种恬淡的修行生活。
诗中“鸟声猿更促”的描写,生动地呈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此路多如此,师行亦有缘”,不仅总结了前文,更引发读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强调修行者之间的缘分与共鸣,全诗在简洁中蕴含深意,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家侍母前:强调孝道,出家修行是对母亲的责任与奉献。
- 至孝自通禅:孝心自然引导向对禅的理解,孝与禅的结合。
- 伏日江头别:在炎热的夏天,选择在江边告别,表现出对朋友的珍视。
- 秋风樯下眠:在秋风中安然入眠,表现出内心的平静。
- 鸟声猿更促:自然的声音加快了节奏,象征着生活的急促。
- 石色树相连:自然景色的和谐美,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
- 此路多如此:强调修行的道路上这样的经历并不少见。
- 师行亦有缘:修行者之间的缘分,暗示道理的传承与连接。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自然景物比拟人生经历,表现出内心的感悟。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平衡与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鸟声与猿声被赋予情感,加深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孝道与修行展开,强调出家人的责任与内心的宁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修行中对缘分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头: 自然环境的象征,代表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秋风: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带有感伤的情绪。
- 樯: 船桅,象征着出行与人生的旅途。
- 鸟声猿声: 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孝道
B) 禅宗
C) 自然
D) 友情 -
谁是诗中“师行”提到的对象?
A) 朋友
B) 母亲
C) 僧侣
D) 自己 -
诗中“秋风樯下眠”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激动
D) 恐惧
答案:
- A) 孝道
- C) 僧侣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邸》 by 林升: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描绘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但《送僧默然》更强调修行与孝道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
以上内容为《送僧默然》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