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尚书镇太原》

时间: 2025-01-19 13:45:15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狄尚书镇太原
作者: 姚合 〔唐代〕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狄尚书赴任太原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作为儒生获得重用的机会,早上的送行盛筵十分热闹,官员们在朝廷上聚集,礼乐即将送到边疆。骏马和龙旗交相辉映,汾河与大海暗中相连。远方的敌军正在移动营帐,高飞的鸟儿也避开了旗帜。天下的部队在此驻扎,皇帝的威望在逐年增强。秋天来临,城防显得过于紧凑,进入边塞的战斗需要身先士卒。外面与里面的恩情交织,科举的名声年年相连。而那些散发的才华却没有用武之地,年老之人只能在小屋中沉睡。

注释

  • 授钺:指被授予权力,钺是一种古代兵器,象征权威。
  • 儒生:指有学问的士人。
  • 倾朝赴饯筵:早晨集合在一起为即将出发的官员送行。
  • 麾幢:军旗、官旗。
  • 代马、龙相杂:代马是骏马,龙是象征权贵的标志,交错在一起展现出气势。
  • 汾河、海暗连:描绘地理位置,象征边疆的辽阔。
  • 远戎:指远方的敌军。
  • 高鸟避旌旃:鸟类高飞,避开旗帜,象征战争的紧张氛围。
  • 防秋嫌垒近:秋季临近,城防显得紧迫。
  • 中外恩重叠:指内外对他的重视和支持。
  • 科名岁接连:指科举名声年年相续。
  • 散材无所用:指有才华的人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字景仁,号传璧,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80年。其诗歌风格多变,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狄尚书被任命为太原的前夕,表达了诗人对其前程的祝愿与对边疆生活的深切思考,反映了当时边防紧张的局势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送狄尚书镇太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与对未来的期望。诗的开头提到授权于儒生,强调了狄尚书的身份和重要性,接着描写了送别的场面,气氛热烈。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边疆的风光,代马与龙旗交错,表现了军队的气势与边疆的辽阔,营造了一种英雄主义的气氛。

而后,诗人关注到了边疆的紧迫情况,提到“防秋嫌垒近”,表现出对局势的忧虑。这不仅是对狄尚书的寄托,也反映出当时边关的险恶与国家的危机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表现了对平凡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语句简洁,意象丰富,既有对送别场景的细致描绘,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授钺儒生贵:强调狄尚书的身份与地位。
  2. 倾朝赴饯筵:描绘送别的热烈场面。
  3. 麾幢官在省:官员聚集,突显其重要性。
  4. 礼乐将临边:表明边疆即将迎来礼仪和音乐,象征着和平的期望。
  5. 代马龙相杂:描绘出壮丽的场面,暗示战争的准备。
  6. 汾河海暗连:表现地理的辽阔,象征着边境的险峻。
  7. 远戎移帐幕:敌军正在移动,暗示战争的逼近。
  8. 高鸟避旌旃:鸟儿避开旗帜,暗示战争带来的恐惧。
  9. 天下屯兵处:强调国家的紧迫局势。
  10. 皇威破虏年:表现皇权的强大与战争的频繁。
  11. 防秋嫌垒近:表明边防建设的迫切。
  12. 入塞必身先:强调身先士卒的重要性。
  13. 中外恩重叠:显示内外支持的复杂关系。
  14. 科名岁接连:指人才的培养与科举的连续。
  15. 散材无所用:抒发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16. 老向琐闱眠:表现对平凡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代马龙相杂”,通过比喻展示边疆的壮丽。
  • 对仗:整首诗对偶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即将赴任的狄尚书的祝福,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关怀与个人理想的无奈。通过对边疆的描写,突显出战争的紧迫与对人才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力与责任。
  • 饯筵:象征友情与祝福。
  • 麾幢:象征军队与力量。
  • 代马:象征勇气与战斗精神。
  • 高鸟:象征自由与恐惧。
  • 科名:象征知识与才华。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授钺儒生贵”中的“钺”指的是什么?

    • A. 兵器
    • B. 书籍
    • C. 食物
    • D. 车马
  2. 诗中“高鸟避旌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平静
    • B. 恐惧
    • C. 兴奋
    • D. 忧伤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送别
    • B. 战争
    • C. 理想与无奈
    •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送友人》相比,姚合在《送狄尚书镇太原》中更加注重对社会责任的探讨,而王之涣的作品则表现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两首诗都体现了送别的主题,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表现出离别的伤感,后者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