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紫阁隐者》

时间: 2025-01-19 14:51:20

自闻憔客说,无计得相寻。

几世传高卧,全家在一林。

养情书览苦,采药路多深。

愿得为邻里,谁能说此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闻憔客说,无计得相寻。
几世传高卧,全家在一林。
养情书览苦,采药路多深。
愿得为邻里,谁能说此心。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憔悴的客人说过,
无计可施,无法与你相寻。
几世以来传承着高卧的生活,
全家人都聚集在这片林中。
养性情的书籍让我感到苦楚,
采药的路途却是那么深远。
我希望能够与你为邻,
却又有谁能了解我此刻的心情。

注释:

  • 憔客:这里的“憔”指的是憔悴、疲惫,常用来形容因忧愁或劳累而失去精神的人。
  • 高卧:意指隐居生活,追求清静自在的生活状态。
  • 养情:指培养情操、性情。
  • 书览苦:阅读书籍时的苦恼,可能指书中的艰涩难懂或内心的烦恼。
  • 采药路多深:采药之路形容艰辛而漫长,暗示追求理想或目标的道路并非平坦。

典故解析:

  • 高卧:常指隐士或高人,追求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唐代,许多文人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世俗的厌倦。
  • 采药:在中国文化中,采药不仅是指实际的采集药材,也象征着追求道理与智慧的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字中立,号紫阁,晚唐时期人。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在姚合隐居期间创作,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知己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寄紫阁隐者》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开头两句以"自闻憔客说"引出主题,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无奈与无计可施,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家族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隐居心态与宁静追求。最后两句“愿得为邻里,谁能说此心”,则是一个强烈的愿望,渴求与志同道合者的相伴,流露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反思。

整首诗在表现个体情感的同时,亦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追求自由的执着,展现了唐诗的丰富内涵与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闻憔客说:诗人听闻一个疲惫的客人提到自己的境遇,暗示自己同样的无奈与愁苦。
  • 无计得相寻:表达出无法与友人相遇的遗憾与无助。
  • 几世传高卧:强调隐居生活的悠久与传承,显示出对隐士理想的追慕。
  • 全家在一林:描绘出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安宁,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 养情书览苦:书籍的阅读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扰,暗示文化与内心的矛盾。
  • 采药路多深:采药象征追求理想的路途艰辛,暗示人生的追求不易。
  • 愿得为邻里:表达出与志同道合者为邻的愿望,表现出对友情的渴求。
  • 谁能说此心:结尾的反问,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强调了诗人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不少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养情书览苦”与“采药路多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采药”隐喻追求理想和人生的艰辛,赋予诗歌更深的哲理内涵。
  • 反问:结尾的反问使情感更加深邃,令人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抒发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求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苦短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憔客:象征着追逐理想者的疲惫与无奈。
  • 高卧:象征隐士的理想生活,追求清静与安宁。
  • :象征知识与文化,也反映出内心的烦恼。
  • :象征追求智慧与真理的艰辛旅程。
  • 邻里:象征着友情与理想生活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憔客”指的是: A. 快乐的客人
    B. 憔悴的客人
    C. 富裕的客人
    D. 年轻的客人

  2. 诗人希望能与谁为邻? A. 家人
    B. 隐士
    C. 志同道合者
    D. 朋友

  3. “采药路多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追求理想的艰辛
    B. 生活的简单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友情的怀念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陶渊明的《饮酒》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姚合的《寄紫阁隐者》更加强调个体的孤独感与对友谊的渴求,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清幽的隐逸情怀。两者都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