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时间: 2025-01-01 10:4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作者:苏轼 〔宋代〕
露寒烟冷兼葭老,天外征鸿寥唳。
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
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
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白话文翻译
露水寒冷,烟雾弥漫,芦苇已老,天外的鸿雁孤独地哀鸣。
银河在秋天的傍晚,长门前的灯光微弱,传来一声初到的问候。
想必是为潇湘而念,岸边遥远,人静水多,水面上漂浮着菰米。
极目望去,平田在眼前徘徊,想要下去,却又被风惊起。
相信在衡阳的万里之外,谁家会寄来锦书?
万重云外,斜斜的飞行阵列,才疏的我又继续缀写。
明月照耀着仙掌,石头城下,影子在寒水中摇曳。
想念征衣尚未捣,佳人轻拂杵,泪水盈盈。
注释
- 露寒:露水寒冷,意指清晨的寒气。
- 蒹葭:芦苇,生长在水边,象征孤独。
- 征鸿:指远行的鸿雁,象征游子。
- 银河:指天上的星河,寓意遥远和孤独。
- 锦书:指美好的书信,常用以寄托思念之情。
- 仙掌月明:形容月光如同仙女的手掌,照耀着大地。
- 盈盈泪:形容泪水盈满,表达思念之苦。
诗词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多个方面。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婉约兼具,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情。此诗创作于他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创作背景
《水龙吟》是苏轼在秋冬之际写成的,正值他人生的低谷,贬谪的孤独感加重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渴望与对故人的牵挂,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
诗歌鉴赏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丰富意象的词作,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全词以“露寒烟冷兼葭老”开篇,描绘了秋冬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可以感受到清晨微凉的空气。接着,诗人通过“天外征鸿寥唳”引出游子情怀,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孤独。
在“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长门前的灯光微弱,暗示着孤寂的等待。对比“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中静谧的水面和远方的思念,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最后,诗人以“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收尾,情感愈加浓烈,充满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苏轼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宽广情怀与深邃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露寒烟冷兼葭老”:描绘秋冬的寒冷和自然的衰败,暗示时光的无情。
- “天外征鸿寥唳”:引入游子的孤独,鸿雁的哀鸣代表着远行的思念。
- “银河秋晚,长门灯悄”:描绘夜晚的宁静和孤独的等待。
-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表达对远方的思念,潇湘作为故乡的象征。
-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期盼能收到书信的感怀。
-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结尾以情感的高潮,表达对佳人的思念与愁苦。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掌月明”,形象地描绘出明亮的月光。
- 拟人:如“影摇寒水”,赋予影子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体现了词的工整美。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题围绕着思念、孤独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在逆境中对生活的不屈态度。
意象分析
- 露:象征清晨的宁静与寒冷,体现时光的流逝。
- 鸿:代表游子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 月:象征思念与希望,照亮孤独的旅途。
- 水:象征情感的流动与生活的变化,承载着思念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轼在哪个时期创作了《水龙吟》?
- A. 年轻时期
- B. 被贬时期
- C. 高峰时期
- D. 晚年时期
-
填空题:诗中“银河秋晚”描绘的是一个____的夜晚。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诗人的妻子。 (对/错)
答案:
- B
- 寂静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接而浓烈,而苏轼的《水龙吟》则更为细腻,融入了自然的描写,使情感显得更加深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研究文章:《苏轼的诗词与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