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激天翻电雹真,苍枝十丈擘为薪。
须臾龙卷他山去,误杀田头望雨人。
白话文翻译:
海浪翻腾,天空闹得如电闪雷鸣,冰雹如真。苍老的树干被风刮得十丈高,仿佛要用来烧火。转瞬之间,龙卷风卷走了他山的云雾,却误伤了田间期待雨水的农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海激:海浪激荡,形容海面波涛汹涌。
- 天翻:天色变幻,形容天气的剧烈变化。
- 电雹:电闪雷鸣,冰雹降落。
- 苍枝:苍老的树枝。
- 十丈:十丈长,形容树木的高度。
- 擘为薪:被撕裂成柴火。
- 须臾:转瞬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 龙卷:龙卷风,强烈的气旋。
- 误杀:误伤,意为无意中造成伤害。
- 田头:田地的边缘,农田。
- 望雨人:期待雨水的农人。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龙卷”与“电雹”的自然现象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自然的无情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宋代诗人,字仲明,号穷庐,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雷鸣不雨》创作于战乱频繁的年代,正值农人期盼降雨以保丰收之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农人命运的关切与对自然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雷鸣不雨》是一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人类生存状态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海激天翻电雹真”描绘了暴风雨的来临,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即,诗人转向对于苍老树木的描写,仿佛是自然的牺牲品,被暴风雨无情地撕扯,象征着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接着,诗中出现的“龙卷”意象,象征着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突显出人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误杀田头望雨人”则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推向了高潮,农人期待雨水,却因自然剧变而遭受误伤,表达了对农人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对自然的无奈感慨。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威力与人类的脆弱,深化了对生存困境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海激天翻电雹真”:描绘海面波涛翻滚,天空电闪雷鸣,展现了自然的剧烈变动。
- 第二联“苍枝十丈擘为薪”:苍老的树木被狂风折断,仿佛成为了燃料,暗示自然的残酷。
- 第三联“须臾龙卷他山去”:转瞬之间,龙卷风席卷而去,表现出自然的无常。
- 第四联“误杀田头望雨人”:农人期待雨水,却因自然的变故而受到伤害,形成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比如“海激天翻”形象地比喻了海面和天空的动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剧烈变化,表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和对生存的思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无情。
- 电雹:代表着自然的突发与威胁。
- 苍枝: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老去。
- 龙卷:象征着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 田头望雨人:代表农人,象征着对生存的渴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激”在诗中指的是:
A. 海浪平静
B. 海浪翻滚
C. 海面干枯
D. 海水清澈 -
诗中“苍枝十丈”描写的是:
A. 树木的高度
B. 树木的颜色
C. 树木的形态
D. 树木的年龄 -
“误杀田头望雨人”主要表达了:
A. 农人的快乐
B. 自然的美丽
C. 农人的无奈与悲伤
D. 农人的丰收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雷鸣不雨》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自然现象反映人类命运的无奈,后者则通过月夜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