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灵鹫禅寺二首
——杨万里
暑中带汗入山中,霜满风篁雪满松。
只是山寒清到骨,也无霜雪也无风。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季,我带着汗水走进山中,山中满是霜的竹林,松树上积雪。而这里的寒冷透骨,虽然没有霜雪,也没有风。
注释:
- 宿:停留,过夜。
- 灵鹫禅寺:寺庙名,灵鹫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寓意高远。
- 带汗:身上有汗水,形容天气炎热。
- 霜:指冷空气造成的结晶。
- 风篁:竹林中的风声。
- 清到骨:形容寒冷的程度深入骨髓。
典故解析:
灵鹫禅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作隐士的栖息之地,象征清净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田园见长,并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通过在灵鹫禅寺的体验,表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诗人的超脱之情。
诗歌鉴赏:
《宿灵鹫禅寺二首》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中进入山中的独特体验。诗的开头通过“暑中带汗入山中”描绘出一种身处自然的真实感受,随后以“霜满风篁雪满松”突显出山中与外界的对比,形成一种清冷的意境。诗人巧妙地将热与冷、汗与霜、风与静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只是山寒清到骨,也无霜雪也无风”这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寒冷的深刻感受。这里的“寒”不仅是自然的寒冷,也是精神的寒冷,透出一种孤寂和清冷的哲思。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感官传达出内心的感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暑中带汗入山中”:描写了诗人在热天中进入山林的情景,汗水的流淌象征着外界的炎热。
- “霜满风篁雪满松”:这里的“霜”、“雪”形成了与“暑”的鲜明对比,暗示山中的清凉和幽静。
- “只是山寒清到骨”:此句通过“寒”字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寒冷感,强调了山中气候的极端。
- “也无霜雪也无风”:表达了虽然没有霜雪和风,但寒意依旧深入骨髓,反映了一种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对比:热与冷、汗与霜、风与静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 比喻:将寒冷比作“清到骨”,形象生动,深化了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宁静与超脱。
- 霜、雪:代表寒冷与清冽的气息。
- 汗水:象征生活中的辛劳与困苦。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传递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感受到的寒冷来自哪里?
A. 霜雪
B. 风
C. 自然环境
D. 心境 -
“清到骨”是指什么?
A. 诗人的身体感受
B. 自然的寒冷
C. 内心的孤寂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山水田园的宁静。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多描绘外部的景象。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