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饶水回回转,灵山面面逢。
展成青步障,剑作碧芙蓉。
变态百千样,尖新三两峰。
远看方更好,还隔翠云重。
白话文翻译:
水流曲折蜿蜒,灵山在不同的方位显现。
青翠的山峦如同屏障展开,山尖像碧色的芙蓉花一般。
山的形状变化多端,崭新的几座山峰高耸而立。
远远望去更是美丽,山的轮廓在翠绿的云雾中显得更为深邃。
注释:
字词注释:
- 饶:环绕、弯曲。
- 灵山:指灵秀的山,常用以形容美丽的山景。
- 青步障:青色的山峦像屏障一般。
- 碧芙蓉:形容山峰的颜色,像碧色的芙蓉花。
- 变态:变化多端。
- 尖新:新奇的、尖锐的。
- 翠云重:青翠的云雾层层叠叠。
典故解析:
“灵山”在古代文人中常用来指代名山,寓意深远。唐代诗人王维有《终南山》,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与敬仰。这首诗的灵山可视为对大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山水诗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历名山大川之际,受大自然的启发而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灵山美景的赞叹,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灵山》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视角与深刻感受。诗中的“饶水回回转”一句,描绘了水流的曲折变化,生动活泼地展现了自然的灵动感;接下来的“灵山面面逢”则将山的多面性呈现出来,仿佛在与水流进行亲密的对话。整首诗以“青步障”和“碧芙蓉”描绘出山的秀美,以及如屏障般的庇护感,使得景物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
“变态百千样,尖新三两峰”描绘了山峰千变万化的姿态,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这一段不仅引发了读者的遐想,更强调了自然的无限魅力。而最后两句“远看方更好,还隔翠云重”,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遥远而深邃的美,仿佛在提醒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不仅要近观,更要在远处细细品味。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敬仰,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动的山水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饶水回回转:水流蜿蜒,形态各异,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 灵山面面逢:灵山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不同的面貌,体现出山的多样性。
- 展成青步障:山峦如青色屏障般展现,给人一种护卫的感觉。
- 剑作碧芙蓉:山峰的形态似剑,色泽如碧色的芙蓉,形象生动。
- 变态百千样:表现出山的变化多端,形态各异。
- 尖新三两峰:新奇的几座山峰突兀而立,给人以新鲜感。
- 远看方更好:远观之下,山的美丽更为显著。
- 还隔翠云重:以翠云的重叠来增加景深,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碧芙蓉”,形象生动。
- 对仗:如“饶水回回转,灵山面面逢”,展现了工整的语言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灵动的感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灵山的美丽与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流动与生机。
- 灵山:象征灵秀与自然美。
- 青步障:象征保护与庇护。
- 碧芙蓉:象征美丽与清新。
- 翠云:象征神秘与远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山”是指什么?
A. 一座特定的山
B. 美丽的山景
C. 诗人故乡的山 -
“饶水回回转”表现了水流的什么特点?
A. 平静
B. 蜿蜒曲折
C. 湍急 -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情的感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同样表现了山水情怀,风格清新。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灵山》与王维《终南山》均描绘山水,但前者更侧重于山的变化与青翠之美,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沉静的哲思。两者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