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咏荷上雨》

时间: 2025-01-01 12:46:17

午梦扁舟花底。

香满两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

泻清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君怨 咏荷上雨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午梦扁舟花底。
香满两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
泻清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午间的梦中,我在花底的小舟上航行,
湖面烟水弥漫,香气四溢。
突然听到急雨拍打着船篷的声音,
梦境刚刚惊醒,
却发现是池塘里的荷叶在雨中跳动。
雨水打落的水滴像散落的珍珠,
又聚拢成水银般的波纹,
轻轻流泻在清澈的水面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扁舟:小舟,指轻便的小船。
  • 香满:香气弥漫,形容花香浓郁。
  • 急雨:突如其来的大雨。
  • 打篷声:雨水打在船篷上的声音。
  • 池荷:池塘里的荷花、荷叶。
  • 真珠:比喻雨滴,形容其晶莹剔透。
  • 水银窝:形容聚拢的水滴如同水银般的光滑。
  • 泻清波:流动的清波,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水银”一词用以形容雨滴的光滑,常与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描写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咏物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人事之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他的诗在艺术上追求简练、质朴,着重表现真实。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雨中荷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梦幻的午后,舟行于花间,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然而,突如其来的急雨打破了这种宁静,梦境与现实交织,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与瞬息万变。尤其是“却是池荷跳雨”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雨滴落在荷叶上,荷叶随之摇动,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传达出一种生动的生命力。接下来的“散了真珠还聚”则通过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雨滴如珍珠般散落,既展示了自然的丰富多彩,也象征着人生的种种起伏与变化。最后一句“泻清波”则将这一切汇聚于清澈的水面,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受,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午梦扁舟花底:描绘梦境中的意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2. 香满两湖烟水:通过香气与水的结合,渲染出自然的美丽。
  3. 急雨打篷声:突如其来的雨声打破了宁静,带来一种紧迫感。
  4. 梦初惊:表明在梦与现实的交错中,诗人被惊醒。
  5. 却是池荷跳雨: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荷叶在雨中摇动的景象。
  6. 散了真珠还聚:雨滴如珍珠般散落,表现自然的瞬息万变。
  7. 聚作水银窝:将雨滴比作水银,突显其光滑与流动。
  8. 泻清波:最后回归到水面,形成平和的结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真珠”与“水银窝”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荷叶“跳雨”赋予了植物以生命感。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雨中荷叶的动态美,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突显了生活中无常与美好并存的哲理,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存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自由与逍遥。
  • 荷花、荷叶:象征纯洁与自然之美。
  • 雨滴: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变化。
  • 烟水:象征朦胧与神秘的自然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真珠”比喻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A. 花
    B. 雨滴
    C. 露水
    D. 雪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A. 山
    B. 湖
    C. 荷叶
    D. 小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咏荷》:同样描写荷花,表现出静谧的自然之美。
  • 朱自华《荷花》: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示荷花的不同风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