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回丹碧缀烟霞密翠斑…聊以命篇》
时间: 2025-01-17 10:47: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
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
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
斑红妆蕊树,圆青压溜荆。
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
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
白话文翻译:
春日里我登上陕州城楼俯瞰,
碧绿的原野在雾气中显露,绮丽的山岭与霞光交织成城。
烟雾缭绕的山峰高低起伏,阳光在水面上泛起明亮的波光。
花木如同斑斓的妆饰,青翠的树木压弯了柔嫩的荆条。
在岩石上,思绪劳累地沉浸,
我在野外窥探那莘莘学子的情怀。
巨大的河流如何能够承载,
船只在时光中静静等候着英雄。
注释:
- 碧原:青翠的原野。
- 雾隰:雾气弥漫的湿地。
- 绮岭:美丽的山岭。
- 峻霞城:高耸入云的霞光映衬的城池。
- 烟峰:缭绕着烟雾的山峰。
- 斑红妆蕊树:像斑斓妆饰一样的红花树。
- 圆青:指青色的植物。
- 溜荆:柔嫩的荆条。
- 迹岩:岩石的痕迹。
- 莘情:莘莘学子的情怀,指知识渴望和求知的心情。
- 巨川:大河。
- 舟楫:船只。
典故解析:
“莘情”指代古代学子追求知识的渴望,出自《诗经》中对莘莘学子情感的描绘,体现出诗人对知识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世民,字太宗,统治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作品多涉及边塞、山水等题材,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在陕州城楼上俯瞰原野,描写了春日的美景和内心的感慨,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首联“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亮的春日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接下来的“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则通过对山峰与水面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展现出春日的朝气。
在描写花木时,诗人用“斑红妆蕊树”来形容花朵的美丽,展现出春天的繁花似锦,而“圆青压溜荆”则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则引发了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原开雾隰:碧绿的原野在雾气中显露,描绘了春日清新的气息。
- 绮岭峻霞城:美丽的山岭与霞光交织,展现出宏伟的自然景观。
- 烟峰高下翠:烟雾弥漫的山峰高低起伏,表现了山的层次感。
- 日浪浅深明:阳光在水面上泛起波光,赋予了画面动态感。
- 斑红妆蕊树:多彩的花木如同装饰,展现春天的生机。
- 圆青压溜荆:青翠的植物压弯了柔嫩的荆条,体现自然的力量。
- 迹岩劳傅想:在岩石上沉思,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窥野访莘情:在野外探寻学子的情怀,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 巨川何以济:思考大河如何承载,隐喻人生的追求与挑战。
- 舟楫伫时英:船只静待时光,象征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英雄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斑红妆蕊树”比喻花木的美丽,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构建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形成了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原:象征生机与希望。
- 烟峰: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 斑红妆蕊树:象征美丽与繁荣。
- 巨川:表现历史的浩瀚与人生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绮岭”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山岭
- B. 高耸的建筑
- C. 繁茂的树林
- D. 开阔的原野
-
“舟楫伫时英”中“伫”的意思是?
- A. 等待
- B. 行驶
- C. 停止
- D. 观察
答案:
- A. 美丽的山岭
- A. 等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诗词对比:
- 李世民的《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写了春日的景色,但李世民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对远方的渴望与壮丽山河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李世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