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仪鸾殿早秋
原文展示: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白话文翻译:
寒风让蓟门的叶子颤动,小山的枝头上已经开始显露秋意。
松树的阴影随阳光的移动而变化,竹子的影子在风中悄然移动。
我提着壶来到菊花盛开的岸边,心情愉悦,游览芙蓉盛开的池塘。
想要知道凉意何以如此早,燕子早已空巢不再窥探。
注释:
- 寒惊:寒风袭来,惊动了。
- 蓟门:古代地名,指的是北方的一种植物。
- 秋发:秋天开始显露。
- 松阴:松树的阴影。
- 提壶:手提水壶。
- 菊花岸:种有菊花的岸边。
- 高兴:愉快的心情。
- 芙蓉:荷花。
- 凉气:凉爽的气候。
- 巢空燕:燕子已经离巢,表示秋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燕子”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温暖的气候,空巢象征着离去和秋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治国理念和文学成就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词创作也非常活跃。
创作背景:
《仪鸾殿早秋》创作于唐朝盛世,诗人在秋日的清晨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对自然的观察,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仪鸾殿早秋》展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人在清晨的秋日中,通过描绘寒风与秋叶的关系,展示了秋天的到来。全诗意境清新,情感淡雅,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感慨。
开篇“寒惊蓟门叶”,通过简单的字词,传达出秋风乍起的寒意与蓟门的凋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两句,展现了秋日阳光的变化和微风的轻柔,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提壶而游,流露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尤其是“高兴芙蓉池”,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最后两句“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更是点题,通过燕子的空巢隐喻秋天的来临,朴实而深刻地表达了时间流逝与季节更替的感慨。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渗透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惊蓟门叶:寒风使得蓟门的树叶颤动,表达了秋天的寒意。
- 秋发小山枝:小山的树枝上已经开始显现出秋天的气息。
- 松阴背日转:松树的阴影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移动。
- 竹影避风移:竹子的影子在风中悄然改变方向。
- 提壶菊花岸:我提着水壶来到菊花盛开的岸边。
- 高兴芙蓉池:我心情愉悦,游览着芙蓉盛开的池塘。
- 欲知凉气早:想知道为什么凉意来得如此早。
- 巢空燕不窥:燕子已经离巢,表示秋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季节变化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松阴、竹影似乎具有了生命,能够随风而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感慨,同时展现了他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着凉意和秋天的到来。
- 蓟门:古代植物,代表着自然的变化。
- 松阴、竹影:象征着宁静、优雅的自然景象。
- 菊花、芙蓉: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秋天的来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巢空燕”意指什么?
- A. 燕子回巢
- B. 燕子离去
- C. 燕子筑巢
- D. 燕子在飞
-
填空题:诗中描写“松阴背日转”的意象,主要体现了____(季节变化/白天的光影)。
-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菊花和芙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错)
答案:
- B
- 季节变化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宁静与美。
- 杜甫《秋兴八首》:表现秋天的感慨与人生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仪鸾殿早秋》都是描绘自然的诗作,但李白的诗更多表现了个体的孤独与豪情,而李世民的诗则展现了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