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
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
白话文翻译:
四季的轮回如同灰烬般消散,一夜之间冬天变成了春天。送走了寒冷,剩下的雪也已融尽,迎来了新年的早梅盛开。
注释:
- 四时:四季,指春、夏、秋、冬。
- 运:运转、循环。
- 灰琯:灰烬,象征着旧年的结束。
- 一夕:一夜之间,形容变化迅速。
- 送寒:送走寒冷的天气。
- 馀雪:剩余的雪,形容冬天最后的痕迹。
- 迎岁:迎接新年。
- 早梅:指早春时节开放的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其主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新年的喜庆气氛。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清高,早梅开放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以其政治才能和文化成就而著称。他推行的“贞观之治”使唐朝进入了繁荣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年末新春之际,诗人借宴请侍臣之时,抒发对新年的期盼与庆祝,体现了对岁月更替的感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世民的《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以其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新年到来的期待。诗的开头“四时运灰琯”,用“灰琯”象征过去的结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而“一夕变冬春”则传达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抓住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接下来的“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则更是将主题推向欢快的高潮。从送走寒冷的冬天,到迎接春天的早梅,诗中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彰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旧年的告别,也有对新年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时运灰琯:四季的变化如同灰烬一样消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 一夕变冬春:一夜之间,冬天变成了春天,突显变化之迅速。
- 送寒馀雪尽:送走寒冷,剩下的雪也已融尽,寓意着冬天的结束。
- 迎岁早梅新:迎接新年,早梅盛开,象征新的希望和生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四季的变化比作灰烬,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送寒馀雪尽,迎岁早梅新”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新年的期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 四时:象征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轮回。
- 灰琯:代表过去的结束,寓意生命的无常。
- 冬春:象征着旧与新、寒冷与温暖的对立与交替。
- 寒雪:暗示冬天的冷酷与生命的萧条。
- 早梅:象征着生机、希望与坚韧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灰琯”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开始
- B. 过去的结束
- C. 春天的到来
-
“迎岁早梅新”中“早梅”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冷酷
- B. 春天的希望
- C. 秋天的丰收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伤感
- B. 期待
- C.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李世民的此诗,均表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怀古与沉思,而李世民的诗则侧重于新生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李世民与唐朝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