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浮桥》

时间: 2025-01-04 08:41:11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

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

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浮桥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
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
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浮桥的美丽景象:河岸的曲折并不远,桥面斜倚如同那七颗星星。浮桥在水面上时而低沉,恰好迎来辇车经过,又时而高高耸起,抵御着惊涛骇浪。水面摇曳着文鹢,缆绳缠绕着锦绣花朵。无论远近,桥下的水波随着行轮的影子而动,轻重都随着人们的步伐而改变。

注释

字词注释:

  • 岸曲:岸边的曲折。
  • 千里:形容距离不远。
  • 桥斜:桥的倾斜。
  • 七星:比喻桥的形状或位置如同七颗星星。
  • 辇度:辇车经过。
  • 值浪惊:遇到波浪而惊动。
  • 文鹢:一种水鸟,通常在水中飞翔。
  • 缆转:缆绳转动。
  • 锦花:美丽的花朵。
  • 随轮影:随着轮子的影子而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七星”可能指北斗七星,常用于比喻或象征方向和导航。在古代文化中,浮桥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尤其在水域较多的地方,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领袖,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呈现出豪放、奔放的风格,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浮桥作为当时重要的水上交通设施,既是实用的工具,也是美丽的风景,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诗歌鉴赏

《赋得浮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浮桥的风景,展现了水面与桥体之间的和谐美感。诗首句“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浮桥的独特形态与星星相提并论,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美的享受。接下来的几句则以动态的描写展示了浮桥在水波中的变化,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变化。尤其是“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水面轻摇,文鹢飞舞,缆绳缠绕着花朵,描绘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令人向往。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浮桥的描写,更是对自然和谐的赞美。通过对水波、浮桥和行人之间的互动,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李世民在这首诗中不仅表现出了他作为皇帝的宽广视野,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细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曲非千里:描述岸边的曲折程度,暗示距离并不遥远,给人一种亲近感。
  2. 桥斜异七星:将浮桥的形状与七星相比较,突出其独特性和美感。
  3. 暂低逢辇度:桥在水波的影响下时而低沉,正好迎来辇车的经过,展现了一种瞬息万变的景象。
  4. 还高值浪惊:当遇到波浪时,桥又显得高高耸立,表现出浮桥的灵活性和坚韧性。
  5. 水摇文鹢动:水面轻轻摇动,水鸟翩翩起舞,展现生机。
  6. 缆转锦花萦:缆绳的转动与花朵缠绕在一起,富有诗意。
  7. 远近随轮影:无论远近,水面上的波纹都随着轮子的影子而变化。
  8. 轻重应人行:水波的轻重变化与人们的行走息息相关,表现出人和自然的互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桥比作七星,形象且生动。
  • 拟人:水波与行人之间的互动,使自然充满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工整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浮桥与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赞美了美好的生活和自然的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桥:象征着通行和连接,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水波: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体现自然的生机。
  • 文鹢与锦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寓意生活的多姿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与和谐
    C. 历史
    D. 爱情

  2. “七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星星
    B. 方向
    C. 浮桥的形状
    D. 以上皆是

  3.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江上渔者》 -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赋得浮桥》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感受与情感,而李世民的《赋得浮桥》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