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蓐食小人家,寒灯碎落花。
鸡鸣窗半晓,路暗月西斜。
世故欺怀抱,风霜迫岁华。
剧怜诗思苦,悽恻向长沙。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独自在小人家的屋子里吃着简单的食物,窗外的寒灯映照着凋零的花瓣。鸡鸣声划破了黎明的宁静,窗外的路途依然黑暗,西斜的月光微弱。世事的复杂让人感到无奈,风霜的侵袭使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我对诗歌的思念充满了苦涩,内心的悲伤不禁涌向了遥远的长沙。
注释:
- 蓐食:指简单的饮食,通常指粗糙的食物。
- 小人家:指普通的平民百姓。
- 寒灯:寒冷的灯光,意指孤独或寂寞的环境。
- 鸡鸣:晨鸡叫,象征清晨的到来。
- 路暗:指道路昏暗,形容孤寂和不安。
- 月西斜:月亮在西方倾斜,表明时间已接近黎明。
- 世故:世情的复杂和人情的世态炎凉。
- 风霜: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 诗思:对诗歌的思念和创作的渴望。
- 长沙:地名,诗人可能有感情或历史上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显万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追求自然清新,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作者身处山店,面临孤独和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渴望和对人世沧桑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寒冷夜晚的孤独与思索。开头两句以“蓐食小人家,寒灯碎落花”描绘了简陋的环境和凋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通过“鸡鸣窗半晓,路暗月西斜”展示了从夜晚到黎明的转变,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无奈的交织。
“世故欺怀抱,风霜迫岁华”则表现了对世事的感慨,生活的复杂让人难以承受,岁月的流逝更是让人感到无情。最后两句“剧怜诗思苦,悽恻向长沙”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令人感到惆怅与动容。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了简单的日常,表现出一种贫困的生活状态。
- 次句通过“寒灯”和“碎落花”传达出孤独与无奈。
- 第三句通过时间的推移(鸡鸣,窗外的路暗,月西斜),揭示出生活的循环。
- 第四句的“世故”与“风霜”相结合,展现出生活的艰辛与复杂。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苦涩与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灯”“碎落花”比喻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对仗:如“鸡鸣窗半晓,路暗月西斜”形成声音与视觉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现象“风霜”赋予情感,表现生活的迫切与无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基调沉郁而真切。
意象分析:
- 寒灯:象征孤独与寂寞。
- 鸡鸣:象征新生与希望。
- 风霜:象征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
- 长沙:象征故乡的情感寄托与人文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蓐食”指的是什么? A. 精致的食物
B. 简单的饮食
C. 丰盛的宴席
D. 过期的食品 -
诗中提到的“寒灯”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家庭
B. 孤独与寂寞
C. 生活的富足
D. 明亮的未来 -
诗人的思念情感主要寄托于哪个地方? A. 北京
B. 长沙
C. 上海
D. 杭州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首》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侧重于国家与家国情怀的交织。
- 李白《夜泊牛首》: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