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学士公达北使
梅尧臣 〔宋代〕
万里使穷域,山川入马蹄。
驰鸣沙水冻,雕击雪云低。
食饮羊兼酪,供迎虏杂奚。
礼成回近日,喜听早期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李学士赴北方的旅途,诗人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诗的开头提到他将走万里之遥,穿越边陲的山川。行程中马蹄声声,奔驰在冰封的沙水之上,猛禽在低空飞翔,映衬着白雪皑皑的天空。他在北方的生活是简单的,羊肉和奶酪相伴,而迎接他的是与胡人和奚族的交往。待到礼仪完成,李学士将回到故乡,诗人期待着能听到他早晨的问候声,仿佛是听见了早起的鸡鸣。
注释:
- 万里使穷域:意为远赴边疆,形容路途遥远。
- 驰鸣沙水冻:描述马蹄声在冰冻的沙地上回响,生动地表现出旅途的艰难。
- 雕击雪云低:雕是猛禽,意为在低空飞翔,象征严寒的天气。
- 食饮羊兼酪:指北方饮食的简单多样。
- 供迎虏杂奚:指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往。
- 礼成回近日:指完成外交任务后将归来。
- 喜听早期鸡:表达对他归来的期待和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润,号天球,宋代著名诗人,初仕于朝,后隐居于山林。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边塞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学士出使北方之时,李学士是当时的著名文人,诗人以此诗表达对他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展现了北方的风土人情。
诗歌鉴赏:
《送李学士公达北使》是一首充满生动形象和情感寄托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北方的壮丽山川和严峻天气,表现了李学士出使的艰辛与使命感。开篇“万里使穷域”概括了旅途的遥远与艰难,随后的“驰鸣沙水冻”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寒冷和孤寂。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景象,描绘猛禽在低空飞翔,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
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诗人提到“食饮羊兼酪”,展示了边疆生活的简朴与粗犷,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学士归来的期待,似乎在传达一种对友人的祝福与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北方的热爱,又有对友人的深切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使穷域:开篇即点明送别的对象与目的,表明李学士将远赴千里之外的边疆,暗示其使命的艰巨。
- 山川入马蹄:描绘了在行进中,马蹄踏过的山川,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 驰鸣沙水冻:马蹄声在冰冻的沙水上回响,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冷冽的感觉,增强了旅途的艰难感。
- 雕击雪云低:描绘了严寒的环境,猛禽在低空飞翔,象征着北方的凛冽与苍凉。
- 食饮羊兼酪:简单的饮食反映了北方生活的朴实,展现出对北方风土人情的真实刻画。
- 供迎虏杂奚:提到的“虏”和“奚”是当时的少数民族,表现出李学士在北方的外交使命。
- 礼成回近日:表明李学士的使命完成后即将归来,预示着团圆的希望。
- 喜听早期鸡:以“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表达了对李学士归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驰鸣沙水冻,雕击雪云低”,形成了音韵和谐的对仗结构。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了诗句以更深的情感和意境。
- 比喻:将“鸡鸣”作为归来的象征,既形象又富有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学士出使北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北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里:象征着远行的艰辛与使命的重大。
- 山川:代表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 沙水:象征着边疆的荒凉与寒冷。
- 雕:猛禽,代表北国的野性与自由。
- 羊兼酪:体现了边疆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 早期鸡:象征着希望与归来的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里”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旅游
B. 远赴边疆的使命
C. 漫长的旅途 -
“食饮羊兼酪”主要描绘了哪一方面的内容? A. 饮食的丰富
B. 边疆的生活方式
C. 文化的多样性 -
诗中提到的“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山羊
B. 一种猛禽
C. 一种植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祝福,情感细腻,背景描述生动。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在描绘自然风光时,展现了更为豪放的气概,情感表达上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