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龙光长老》

时间: 2025-01-04 08:28:44

?一题: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

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

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赠龙光长老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题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白话文翻译:

我在东坡居士的地方经过龙光,想用大竹子做肩舆,结果得到两根竹竿。南华的珪首座刚刚接受了此山的长老之职。他在院子里留了一首偈语,等他来时,授予他,以便作为将来语录的第一问。我砍下两根龙光的竹子,带回岭北让万人观赏。竹子中一滴曹溪水,激荡起西江的十八个滩头。

注释:

  • 东坡居士:指苏轼自己,号东坡居士。
  • 龙光:地名,此处指苏轼经过的地方。
  • 肩舆:古代一种用竹子或木头做的轿子。
  • 南华珪:指南华寺的住持,珪是他的法名。
  • :佛教中的一种短小的诗句或歌谣。
  • 曹溪水:指的是曹溪,流经南华寺的河流,这里用来象征佛教的清流。
  • 西江十八滩:西江流域有很多的滩头,形容水势汹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出任龙光山长老的期间,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佛教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口吻描绘了龙光的竹林和苏轼与友人之间的情谊。诗的开头通过描述采竹的情景,引出了南华寺的长老珪,以及他留给苏轼的偈语,表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竹子象征着高洁和刚强,而曹溪水则是佛教智慧的象征,二者结合,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苏轼通过“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的比喻,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和个人心灵的净化。这里的“滴水”不仅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更是象征着智慧的涌动与传承,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融入了哲理的思考。这种融合使得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题东坡居士过龙光”:引入诗人自己,强调身份和地点。
    • “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展现了诗人的幽默和生活的简朴。
    • “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引入南华寺的宗教背景。
    • “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表现了宗教的传承与智慧。
    •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强调竹子的价值与美。
    •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象征深厚的文化和哲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竹中一滴曹溪水”将水比作智慧的源泉。
    • 拟人:将竹子与人情结合,赋予竹子情感。
    • 对仗:运用对称的句式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传递了和谐与智慧的主题。

意象分析:

  • :象征清高、坚韧,代表诗人的志向和品格。
  • 曹溪水:象征智慧与灵性,代表佛教的智慧和内心的宁静。
  • 西江十八滩:象征奔腾不息的生命和智慧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采集了什么材料?
    A. 大竹 B. 小树 C. 花瓣

  2. “竹中一滴曹溪水”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智慧 C.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南华珪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长老 C. 一位书法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 - 苏轼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 《题西林壁》与《赠龙光长老》都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描绘,但前者更多的是感悟人生的哲理,后者则是对友谊和文化的传承的思考。
  • 《水调歌头》体现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而《赠龙光长老》更多表现了与宗教及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