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曾仲锡荔支》

时间: 2025-01-19 16:45:10

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

(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荔支至难长,二十四五年乃实。

)本自玉肌非鹄浴,至今丹壳似猩刑。

侍郎赋咏穷三峡,妃子烟尘动四溟。

莫遣诗人说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曾仲锡荔支
作者:苏轼

柳花著水万浮萍,
荔实周天两岁星。
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
经宿即为浮萍。
荔支至难长,二十四五年乃实。
本自玉肌非鹄浴,
至今丹壳似猩刑。
侍郎赋咏穷三峡,
妃子烟尘动四溟。
莫遣诗人说功过,
且随香草附骚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和柳花的对比。柳花轻易地落在水面,形成浮萍,过夜就能变成漂浮的水草;而荔枝则生长缓慢,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能结果。荔枝的外表如玉般光滑,但并非像白鹤那样洗浴,至今外壳却呈现出赤红色,像是受了刑罚。有人为三峡吟咏,妃子在烟尘中动情。不要让诗人去评说功过,且随香草一同寄托于《离骚》中。

注释:

  • 柳花:指柳树的花,形态轻盈,容易随水漂浮。
  • 荔实:荔枝的果实,生长缓慢而珍贵。
  • 玉肌:形容荔枝的外表光滑如玉。
  • 鹄浴:指白鹤洗澡,隐喻美好和纯洁。
  • 丹壳:荔枝成熟后外壳的颜色,象征成熟的阶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散文、书信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与友人曾仲锡的交往中,表达了对荔枝这一美味果实的赞美,同时借柳花的轻盈对比荔枝的珍贵,反映了人生的哲理:美好的事物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

诗歌鉴赏:

《再和曾仲锡荔支》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诗作,利用荔枝和柳花两种自然景物的对比,表现了苏轼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珍贵性的深刻思考。诗中,柳花轻盈,飞絮随水漂流,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随意;而荔枝则需要漫长的生长过程,体现了美好事物的稀有与珍贵。通过这种对比,苏轼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珍惜拥有的美好。

此外,诗中提到的“侍郎赋咏穷三峡,妃子烟尘动四溟”,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提及,显示了苏轼的博学与深邃。最后两句更是引人深思,不要让诗人去评说功过,暗示着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评价,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花著水万浮萍:描绘柳花随水漂浮的景象,象征轻盈与短暂。
  2. 荔实周天两岁星:荔枝的生长周期长,象征珍贵。
  3. 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强调柳花的生长迅速,容易结果。
  4. 经宿即为浮萍:指柳花落水后,经过一夜便化为浮萍,象征时间的流逝。
  5. 荔支至难长,二十四五年乃实:荔枝的生长缓慢,需要数年的积累。
  6. 本自玉肌非鹄浴:荔枝外表如玉,暗示其美丽,但并非完美。
  7. 至今丹壳似猩刑:荔枝的成熟外壳呈现鲜红,象征经历的磨难。
  8. 侍郎赋咏穷三峡:提及历史人物,展示文化深度。
  9. 妃子烟尘动四溟:对历史的感怀,增添诗的厚度。
  10. 莫遣诗人说功过:提醒人们超越世俗的评说。
  11. 且随香草附骚经:以《离骚》为寄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荔枝与柳花的对比,突出珍贵与短暂。
  • 比喻:将荔枝的外观比作“玉肌”。
  • 象征:柳花象征短暂,荔枝象征珍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了苏轼豁达的生活态度与深邃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花:象征轻盈、短暂的生命。
  • 荔枝:象征珍贵、稀有的美好事物。
  • 飞絮:象征自由与随意。
  • 丹壳:象征经历后的成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柳花在水中的状态是? A. 漂浮
    B. 沉没
    C. 固定
    D. 消失

  2. 荔枝成熟需要多少年? A. 十年
    B. 十二年
    C. 二十四五年
    D. 三十年

  3.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侍郎
    D. 白居易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在诗歌中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倾向于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哲理的反思来表达情感,而李白则是在豪放与奔放中流露情感,对比中展示了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