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时间: 2025-01-17 08:44:19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作者: 窦常 〔唐代〕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包公的追思与哀悼。诗中提到,包公在明时卓绝,虽然出身贫寒却保持了孤高的贞操。提到郤诜和季札,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白之士。诗人称赞他的才华,像调和金石一样出色,正是他在官场上如花般绽放。最后,诗人感叹包公的归葬之日,令人心痛,泪水在柳杨津倾流。

注释:

  • 卓绝:超凡卓越。
  • 孤贞:独立而贞洁,指品德高尚。
  • 贵后贫:指身处高位却生活贫困,表现出一种清高。
  • 郤诜:古代清白之士,字子华。
  • 季札:春秋时期的名士,以其高洁的品德著称。
  • 调金石:比喻他的文才出色,能与金石相调和。
  • 搢绅:指士大夫,文人。
  • 那堪:无法忍受。
  • 哭渡柳杨津:形容悲伤的情景,柳树和杨津都是与悲伤相关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窦常,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包公(包拯),他以清廉正直著称,是民间公认的清官形象。诗中通过对比和典故,表达了对包公的敬仰和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包公清白正直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开篇的“卓绝明时第”便把包公的非凡品德推向了一个高峰,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后人的激励。接着,诗人通过历史人物郤诜和季札的引入,进一步强调了清白之士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此处的对比使得包公的形象更加立体,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孤高气质。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葬礼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包公的惋惜与悲痛。“哭渡柳杨津”一语,不仅描绘了葬礼的悲伤场景,也暗含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包公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回响,又有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卓绝明时第:包拯在当时的地位和声望超凡卓越。
  2. 孤贞贵后贫:尽管身世贫寒,却保持高洁的品德,体现出对权力的淡泊。
  3.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提到两位历史人物,说明包公的清白与正直并不是孤例,而是历史的延续。
  4. 笔下调金石:形容包公的才华出众,能诗能文。
  5. 花开领搢绅:包公的才华在士大夫中出类拔萃。
  6. 那堪归葬日:面对包公的离世,令人难以承受。
  7. 哭渡柳杨津:借柳杨的意象,表达对包公的哀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笔下调金石”,将才华比作金石的调和。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包公高洁品德的怀念与敬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与哀伤。
  • 杨津:与水相结合,增加了悲伤的氛围。
  • 金石:象征坚固与才华,体现出包公的文学才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白之士有哪些?

    • A. 郤诜
    • B. 季札
    • C. 包公
    • D. 以上都是
  2. “哭渡柳杨津”中“柳”代表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与哀伤
    • C. 富贵
    • D. 权力

答案

  1. D. 以上都是
  2. B. 离别与哀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静夜思》和《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前者更多是对个人情感的描绘,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