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石佛寺
戴镐 〔清代〕
共说龙兴寺,何来石佛奇?
灵光从古井,澍雨得良医。
草长袍争妒,门开雀见疑。
百年崇信士,孰肯坐题诗。
白话文翻译:
大家都在谈论龙兴寺,怎么会有这么奇特的石佛呢?
灵光从古井中流出,雨水滋润着这里的良医。
草木茂盛,仿佛在嫉妒石佛的神秘,门口的雀鸟也显得有些疑惑。
百年来信奉这座寺庙的人,谁又愿意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诗句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共说:大家都在谈论。
- 龙兴寺:指的是一座寺庙,可能指代某个有名的寺院。
- 石佛:石刻的佛像,象征着佛教的信仰。
- 灵光:佛的神光,指一种超自然的光辉。
- 澍雨:滋润的雨水。
- 良医:比喻有救助能力的人或事物。
- 草长袍争妒:草木茂盛,似乎在嫉妒石佛的神秘和显赫。
- 百年崇信士:信仰此寺庙的信士,指信仰深厚的人。
典故解析:
- 龙兴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龙”来象征吉祥、权威之地,龙兴寺可能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寺庙。
- 古井:古井常被视为富有灵气的地方,代表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镐(1697-1771),字惟德,号白石,清代诗人,擅长写诗和绘画。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关注,风格多变,融合了传统与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寺庙、自然景观和人文信仰的思考。石佛寺的存在与信仰的交织,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宗教和信仰的重视。
诗歌鉴赏:
《游石佛寺》是一首描绘寺庙风景与人文信仰的诗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出对于石佛寺的独特环境和信仰的反思。诗的开头以“共说龙兴寺”引入,展现出一种大家共同关注的氛围,既有对寺庙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石佛的好奇与敬畏,提炼出一种神秘感。
接着,诗人以“灵光从古井”描绘了石佛寺的灵气,古井作为历史的象征,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信仰的传承。这里的“澍雨得良医”则暗示着信仰能带来心灵的慰藉,象征着宗教的治愈力量。
后半部分的“草长袍争妒,门开雀见疑”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草木的茂盛和雀鸟的疑惑,形成了生动的对比,暗示着人们对信仰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句“百年崇信士,孰肯坐题诗”则发人深省,表面上是对信士的质疑,实际上是对信仰意义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说龙兴寺,何来石佛奇?
诗人开篇以“共说”引入,说明龙兴寺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地方,暗含对石佛的疑问和好奇。 -
灵光从古井,澍雨得良医。
通过“灵光”和“古井”展现出石佛的灵气与历史的深厚,雨水的滋润则象征着信仰的温暖与治愈。 -
草长袍争妒,门开雀见疑。
草木的生长与雀鸟的疑惑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描绘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隐喻信仰与自然力量的相互影响。 -
百年崇信士,孰肯坐题诗。
通过对信士的质疑,表达出诗人对宗教信仰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对人们信仰态度的观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木的生长比作嫉妒,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自然与信仰的关系。
- 拟人:草木和雀鸟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石佛寺的描绘,探讨了信仰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关系,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作者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佛:象征着坚定的信仰与超越的精神。
- 古井:象征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源泉。
- 草长: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生机。
- 雀鸟:象征自由与灵动,反映出人类对于信仰的疑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什么?
- A. 龙兴寺
- B. 石佛寺
- C. 普陀寺
- D. 西湖寺
-
“灵光从古井”中的“灵光”指的是什么?
- A. 光明
- B. 神秘的力量
- C. 水的反光
- D. 明亮的星星
-
诗中提到“百年崇信士”,这个“崇信士”指的是谁?
- A. 崇拜石佛的人
- B. 古井的守护者
- C. 写诗的人
- D. 村里的老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游石佛寺》与《登高》:两首诗都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但《游石佛寺》更侧重于对信仰的探讨,而《登高》则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粗略解读:
《游石佛寺》通过描绘寺庙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信仰,反映出对宗教信仰的思考;而《登高》则侧重于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壮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意象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