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祠堂即事》

时间: 2025-01-19 12:45:25

夺嫡心萌事可忧,四贤西笑暂安刘。

后王不敢论珪组,土偶人前枳树秋。

意思解释

商山祠堂即事

原文展示

夺嫡心萌事可忧,
四贤西笑暂安刘。
后王不敢论珪组,
土偶人前枳树秋。

白话文翻译

争夺皇位的心思开始萌动,这真让人忧虑;
四位贤人西去,这让刘备暂时安稳。
后来的王者不敢谈论权力的分配;
在土偶和人面前,枳树已是秋天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夺嫡:指争夺皇位的嫡出继承权。
  • 四贤:指历史上有名的四位贤士,具体指代可能因文而异。
  • 西笑:表示四贤向西方去,可能暗示他们的离去。
  • 后王:指后来的统治者。
  • 珪组:古代权力的象征,指权柄与地位。
  • 土偶:古代祭祀用的泥土偶像。
  • 枳树秋:枳树是一种植物,秋天的景象可能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变迁。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夺嫡”可以联系到中国历史上多次的皇位争夺,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等。
  • “四贤”可能指代的是历史上知名的智者或谋士,暗示他们的离去对刘备的影响。
  • “土偶”与“枳树”意象结合,可能象征着古老的祭祀文化和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窦常,唐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写景抒情著称,常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可能是对当时权力斗争的反映,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轮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商山祠堂即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忧虑的诗,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刻思考。诗中用“夺嫡”引出权力斗争的主题,暗示争权夺利的心态在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四贤的“西笑”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现实中贤才流失的忧虑,刘备因而获得的“暂安”却是一种短暂的虚幻。接着,后王的无作为使得权力的讨论变得更加遥不可及,反映了政治的不稳定和人心的惶恐。最后一句以“土偶人前枳树秋”作为结尾,意象的转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邃,土偶象征着过去的文化和历史,而枳树的秋天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夺嫡心萌事可忧:开篇即点出主题,争夺皇位的心思已出现,令人忧虑。
  • 四贤西笑暂安刘:四位贤士的离去使刘备的安稳充满了不确定性。
  • 后王不敢论珪组:后来的统治者对权力的分配不敢轻言,这揭示了政治局势的复杂。
  • 土偶人前枳树秋:最后以自然景象结束,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夺嫡”比喻权力争斗,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诗的哲理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忧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窦常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夺嫡:权力争夺的象征。
  • 四贤:智慧与忠诚的象征。
  • 后王:无能与懦弱的象征。
  • 土偶:古老传统与历史的象征。
  • 枳树秋: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四贤”是指哪些人?

    • A. 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
    • B. 时代的贤士
    • C. 历史上的四位智者
  2. “夺嫡心萌事可忧”中的“忧”指的是?

    • A. 对未来的恐惧
    • B. 对权力斗争的担忧
    • C. 对贤士离去的惋惜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权力争夺的反思
    •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窦常的《商山祠堂即事》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局的忧虑,但窦常更侧重于权力斗争的直接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百姓困苦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甫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