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感怀》
时间: 2025-01-06 05:45: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怨蕴离骚,人怀楚泽,先朝事误纵横。对新亭挥泪,消息堪惊。依旧天涯烽火,疆场未肯早休兵。江山肚古今一辙,供给纷争。苍生。频年憔悴,到处是哀鸿,一片商声。叹渔樵歌断,怅望升平。人世红尘如梦,所争者半是虚名。试问英雄多少,千古谁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忧虑。诗人在回忆离骚的怨恨时,感叹人们对楚国的怀念。往日的政事因错失而导致今日的纷争,站在新亭前不禁潸然泪下,接收到的消息让人震惊。烽火依然在天涯蔓延,战场的战斗还未停止。古往今来的江山,争斗的根源并无二致。百姓苦于战乱,岁月的无情使他们愈发憔悴,到处都是悲伤的哀鸣与商歌。叹息渔夫与樵夫的歌声已经断绝,向往和平的心情让人惆怅。人世间的红尘如梦,所争夺的多半是虚名。试问千古以来真正的英雄有多少,谁又能在这历史长河中得到真正的荣耀?
注释:
- 怨蕴离骚:离骚是屈原的名作,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哀怨。
- 楚泽:指楚国,代表了古代的文化与历史。
- 新亭:可能指历史上某个著名的亭子,这里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
- 烽火:指战乱的信号。
- 苍生:指百姓,强调因战争而受苦的人民。
- 哀鸿:指悲伤的鸿雁,象征离别与哀愁。
- 商声:指商人或市集的声音,代表经济活动的繁忙与生存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古,生于当代,是一位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文化的诗人。他的作品多涉及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性的探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依然存在。袁思古以个人的情感出发,结合历史的教训,写下此诗,以唤起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离骚的提及,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怀念及对他们理想的追求。接着,诗人通过新亭的泪水,表现了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遗憾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字句间透露出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在形式上,这首诗使用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对“烽火”和“苍生”对比,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深化了诗的主题。最后,诗人在对英雄的质问中,引发读者的思考:真正的英雄应当是为民众谋福祉的人,而非追求虚名的名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怨蕴离骚:表达了作者对屈原悲愤情感的共鸣,暗示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 人怀楚泽:古代楚国的繁荣与美好令人怀念,反映了对往昔的思恋。
- 先朝事误纵横:指历史上的政治失误导致的今日困境。
- 对新亭挥泪:在新亭前流下的泪水,象征着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感伤。
- 江山肚古今一辙:强调历史的循环,江山的纷争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 苍生频年憔悴:百姓因战争承受苦难,生活愈发艰辛。
- 人世红尘如梦:人生如梦,体现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怨蕴离骚,苍生频年憔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象征:烽火象征战争,代表了历史的悲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强调了英雄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民众服务,而非追求个人的虚名与荣光。诗人希望传达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骚:象征着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
- 新亭: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与个人的追忆。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
- 苍生:象征受苦的百姓,代表着社会的底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白居易
-
诗中“苍生”指的是:
- A. 统治者
- B. 平民百姓
- C. 英雄豪杰
- D. 文人墨客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战争的批判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C. 屈原
- B. 平民百姓
- B. 对战争的批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凤凰台上忆吹箫》: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与故土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凤凰台上忆吹箫》则着重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现代诗词鉴赏指南》
- 《袁思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