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双韵赋摘阮)
辛弃疾
阮琴斜挂香罗绶。
玉纤初试琵琶手。
桐叶雨声干。
真珠落玉盘。
朱弦调未惯。
笑倩春风伴。
莫作别离声。
且听双凤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柔美的音乐场景,阮琴悬挂在香罗的带子上,我刚刚试着弹奏琵琶。桐树的叶子在雨中发出干涩的声响,就像真珠落在玉盘上那样清脆。朱红的弦调子我还不太熟悉,笑看春风伴随着我。不要发出别离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听双凤的鸣叫。
注释
- 阮琴:一种弦乐器,类似于琵琶。
- 香罗绶:用香料染过的丝绸带子。
- 玉纤:形容手指纤细如玉,表示弹奏者的技巧。
- 桐叶:指桐树的叶子,常用来象征音韵。
- 真珠:珍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朱弦:琵琶的红色弦线。
- 双凤鸣:象征美好的音声,寓意和谐美满。
典故解析
- “双凤鸣”:双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瑞鸟,象征着吉祥与美好的声音,常用来比喻和谐美妙的乐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山东。他的词风豪放,兼具婉约与豪放之美,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辛弃疾一生经历了南宋时期的动荡与战乱,他的词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创作背景
《菩萨蛮》作于辛弃疾的晚年,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他在战乱中的思考与情感,歌词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描绘和悠扬的旋律,展现了音乐与春风的和谐美感。开篇提到“阮琴斜挂香罗绶”,不仅描绘了乐器的形象,也暗示了音乐的优雅和温柔。接着“玉纤初试琵琶手”表明了弹奏者的初学状态,给人一种青涩而又期待的感觉。诗中“桐叶雨声干”一句,以自然之声引入,增强了音乐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情感的沉淀。
在“真珠落玉盘”中,声音的清脆与珍贵相互映衬,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瞬间的珍贵。而“朱弦调未惯”则透露出弹奏者对乐曲的不熟悉,暗含着对音乐的追求与努力。最后的“莫作别离声,且听双凤鸣”则是整首词的高潮,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词通过音乐意象连接了自然与情感,展现了辛弃疾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阮琴斜挂香罗绶:乐器悬挂,暗示音乐的氛围。
- 玉纤初试琵琶手:手指纤细,体现弹奏者的娴熟与优雅。
- 桐叶雨声干:自然之声与音乐的结合,增添了诗意。
- 真珠落玉盘:声音清脆,形象生动,象征珍贵。
- 朱弦调未惯:初学者的心态,体现对音乐的探索。
- 笑倩春风伴:春风与笑声,传递温暖与欢愉。
- 莫作别离声:希望珍惜此刻,避免伤感。
- 且听双凤鸣:以双凤鸣叫象征和谐美好的音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真珠落玉盘”,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清脆。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伴随的角色,增加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词句整齐,增强了音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对人生乐趣的思考与感悟。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传递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阮琴:象征音乐的优雅和温柔。
- 朱弦:代表乐器的美丽与艺术性。
- 双凤鸣:象征和谐美好的音声与生活。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展现了音乐的美,还隐含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音乐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阮琴”是什么乐器?
- A. 笛子
- B. 琵琶
- C. 古筝
- D. 二胡
-
“真珠落玉盘”形容的是哪个方面?
- A. 声音清脆
- B. 视觉美感
- C. 情感表达
- D. 时间流逝
-
“莫作别离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想念
- B. 珍惜当下
- C. 希望
- D. 悲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周邦彦的《兰亭集序》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作都体现了对音乐的热爱,但辛弃疾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豁达,而李清照则更显细腻与柔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均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