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十三 秣陵留别方邵村侍御》
时间: 2025-01-09 14:3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天归棹,近长干紫气遥看山色。
骢马来从桃叶渡,执手唏嘘今昔。
诗酒人豪,江湖孤艇,老去称狂客。
七年重过,沧浪头鬓双白。
闻尔六诏风烟,五羊珠月,尽入临川屐。
我亦越王台畔过,恨少罗浮片石。
世事如萍,旧游难再,且听桓伊笛。
劳劳亭上,暮云顿阻南北。
白话文翻译:
在海天交际的地方,我划着小船,远远望见长干山的紫气和迷人的山色。
骢马从桃叶渡口而来,我们手握着手,唏嘘感叹往昔的种种。
诗酒豪情,江湖孤舟,年老时我自称是一位狂放的游子。
七年后再度经过,沧浪之头已是白发苍苍。
听到你提到六诏的风烟,五羊的珠月,尽在临川的鞋下。
我也曾在越王台边经过,遗憾的是少了罗浮的那片石头。
世事如浮萍,旧时游乐已难再现,且听那桓伊的笛声。
在劳劳亭上,暮云使得南北的景色骤然阻隔。
注释:
- 海天归棹:指划船归来,海与天相接之处。
- 长干:地名,这里指长干山。
- 骢马:一种马,通常指黑色或灰色的马。
- 执手唏嘘:握手感叹,表达对过去的思念。
- 狂客:指放荡不羁的诗人。
- 沧浪头:指江河的尽头,这里是喻指人生的变迁。
- 六诏:指古代某个事件,可能与政治风波有关。
- 五羊珠月:象征美好的景物。
- 越王台:历史遗址,象征旧游的地方。
- 罗浮片石:指美好的风景或往昔的回忆。
- 桓伊笛:指古代的名笛,象征音乐的美好。
- 劳劳亭:亭名,寓意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清标(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对人生、友情的感慨与怀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梁清标在离开名山大川时,表达了对故乡、故友的思念与对旧时光的追忆,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念奴娇 其十三》是一首充满了感慨和思索的词作,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开篇以“海天归棹”引入,描绘了一个归来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随着诗句的展开,分别与友人、故地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诗中提到的“骢马来从桃叶渡”,不仅是对友人相聚的描绘,也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往昔的美好。接下来的“老去称狂客”则揭示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虽然年华已逝,但内心的豪情依然未减。
“世事如萍”一语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充满了对旧游的惋惜与怀念。诗的最后,提到“劳劳亭上,暮云顿阻南北”,这一句既是地理的描述,更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沉思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天归棹:描绘了归航的宁静,象征着归属感。
- 近长干紫气遥看山色:远望长干山的美丽,寓意对故乡的眷恋。
- 骢马来从桃叶渡:友人相聚,情谊深厚。
- 执手唏嘘今昔:握手感叹,感慨时光荏苒。
- 诗酒人豪:强调诗人豪放的性情。
- 江湖孤艇:孤独的旅程,隐喻生活的孤独感。
- 老去称狂客:尽管年老,内心依旧狂放。
- 七年重过:时间的沉淀与回归。
- 沧浪头鬓双白:岁月的痕迹,白发苍苍。
- 闻尔六诏风烟:对历史事件的回忆,渗透出对时局的感慨。
- 五羊珠月:美好的景象,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尽入临川屐:人生中的种种经历,已成为过往。
- 我亦越王台畔过:曾经的游历,提醒着人们珍惜过去。
- 恨少罗浮片石:对美好事物的遗憾。
- 世事如萍:人生如萍,感叹无常。
- 旧游难再:旧日游乐难以重现。
- 且听桓伊笛:音乐可以抚慰心灵,表达情感。
- 劳劳亭上,暮云顿阻南北:诗人在亭上感受人生的快意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世事如萍”,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生的无常。
- 对仗:用词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暮云顿阻”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故地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天:象征广阔与自由。
- 骢马:象征友情与深厚的情谊。
- 沧浪: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 桓伊笛:象征音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骢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船
B. 一种马
C. 一种诗
D. 一种酒 -
诗人对旧游的感叹体现在哪一句中? A. 世事如萍
B. 恨少罗浮片石
C. 劳劳亭上
D. 六诏风烟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豪情与壮志。在意象上也有对自然的描绘,情感基调同样悲壮。
- 李清照的《如梦令》:虽是女性的情感表达,更倾向于细腻与柔美,但同样涉及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