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8 23:41:09意思解释
念奴娇五首 其三
原文展示:
平生野性,但频思好水,好山深处。何事骑驴都市里,不道偏承异数。晚惹炉香,晓随天仗,岁岁朝还暮。一经教子,趋庭自昔俱误。多君不厌寒厨,吟笺笔格,随事开愚瞽。鸡肋功名终弃掷,归向西湖河渚。扣犊耕田,挐舟载酒,风月原无主。殷勤相订,往来百里烟树。
白话文翻译:
我生来性情粗犷,但常常向往清澈的水和深邃的山林。为何要骑驴在城市中生活,不知这与我本性相悖。傍晚点燃香炉,清晨随天子出行,年年岁岁朝朝暮暮。我一旦教子,回家的路也一如往日的错误。许多人并不厌烦寒冷的厨房,吟诵诗文,随时写下愚笨的文字。无谓的功名终究被我抛弃,归向西湖的河岸。扣着牛耕田,划着船载酒,风月本无主。真诚地约定,往来于百里烟树之间。
注释:
- 野性:指本性、天性。
- 骑驴:形容在城市中生活的不适合。
- 炉香:点燃香炉,象征着安静的生活。
- 鸡肋:比喻无用而又舍不得丢弃的事物。
- 风月原无主:意指自然的美好不受人所控制。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士奇(约1645-1716),清代诗人,字子柔,号愚庵,晚号高山。高士奇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描绘山水与人情。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中,诗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彰显了他的心境。
诗歌鉴赏: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透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内心的独立与自由。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人被困于城市的繁忙与功名的追逐,而诗人则选择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通过“鸡肋功名”的比喻,诗人揭示了功名的无意义与虚幻,强调了个人的真实感受与价值。西湖的河渚成为他理想生活的象征,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语言清新,体现了高士奇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野性,但频思好水,好山深处:表明诗人的性格粗犷,向往自然。
- 何事骑驴都市里,不道偏承异数:质疑为何在城市中生活,与其本性不符。
- 晚惹炉香,晓随天仗:描绘了他向往的宁静生活与忙碌的世俗生活之间的对比。
- 鸡肋功名终弃掷:表达对功名的厌倦,决定抛弃无用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鸡肋”形象地表达无用的功名。
- 对仗:如“晚惹炉香,晓随天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功名的厌倦,倡导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与宁静。
意象分析:
- 水:象征清澈与自由。
- 山:代表宁静与深邃。
- 牛、田、酒:象征田园生活的简单与朴实。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诗中提到的“鸡肋功名”指的是什么?
- A. 有用的功名
- B. 无用的功名
- C. 自然的美好
- D. 乡村生活
-
诗人向往的生活场所是?
- A. 城市
- B. 西湖河渚
- C. 农田
- D. 山顶
-
-
填空题:
- 诗人称自己性情为____。
- 诗中提到的“晚惹炉香”象征着____生活。
-
判断题:
- 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对/错)
- 西湖河渚是诗人理想的归宿。(对/错)
答案:
- B
- B
- 野性
- 宁静
- 错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庐山谣》,王维的《山居秋暘》等。
- 诗词对比: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更注重于静谧与禅意,而高士奇则强调了对世俗功名的拋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高士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