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石阻雨寄宣城故人二首 张耒 〔宋代〕
风雨江头思故人, 东南烟水湿青春。 宛溪东岸垂杨树, 想见烟眉亦解颦。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交加的江边思念故人, 东南方向的烟雾和水汽湿润了春光。 宛溪东岸的垂杨树, 想象中那烟雾般的眉毛也会懂得皱眉。
注释:
- 采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采石场或采石的地方。
- 阻雨:因雨受阻。
- 宣城: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
- 故人:旧友,老朋友。
- 东南烟水:指东南方向的烟雾和水汽。
- 湿青春:湿润的春光。
- 宛溪:河流名,位于宣城。
- 垂杨树:垂柳,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思念。
- 烟眉:形容女子眉毛如烟雾般轻盈。
- 解颦:懂得皱眉,这里指理解或感受到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张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风雨中思念宣城的故人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风雨、烟水、垂杨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景物的想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风雨江头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首句“风雨江头思故人”直接点明了主题,风雨交加的环境增添了思念的沉重感。次句“东南烟水湿青春”通过东南方向的烟雾和水汽,描绘了湿润的春光,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后两句“宛溪东岸垂杨树,想见烟眉亦解颦”则通过垂杨树和烟眉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思念之情,想象中的烟眉懂得皱眉,暗示了故人的忧愁和诗人的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张耒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雨江头思故人”:风雨交加的江边,诗人思念着远方的故人,风雨的阻隔增添了思念的难度和情感的深度。
- “东南烟水湿青春”:东南方向的烟雾和水汽湿润了春光,烟水的朦胧美增添了诗意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远方的故人。
- “宛溪东岸垂杨树”:宛溪东岸的垂杨树,垂杨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这里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 “想见烟眉亦解颦”:想象中那烟雾般的眉毛也会懂得皱眉,烟眉的意象增添了诗意的细腻,解颦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忧愁的理解和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烟眉”比喻女子眉毛如烟雾般轻盈,增添了诗意的细腻。
- 拟人:“解颦”赋予烟眉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忧愁的理解和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故人”这一主题展开,通过风雨、烟水、垂杨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景物的想象。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张耒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阻隔和困难,增添了思念的沉重感。
- 烟水:象征朦胧美和远方,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垂杨树:象征离别和思念,强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 烟眉:象征细腻和诗意,增添了诗意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烟眉”比喻什么? A. 女子眉毛 B. 烟雾 C. 水汽 D. 春光
-
诗中的“解颦”表达了什么? A. 理解忧愁 B. 皱眉 C. 思念 D. 阻隔
-
诗中的“东南烟水湿青春”描绘了什么? A. 湿润的春光 B. 烟雾和水汽 C. 东南方向 D. 阻隔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通过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采石阻雨寄宣城故人二首》与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而黄庭坚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