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角》

时间: 2025-01-14 17:15:37

谁送寒声入梦中,遥知人在戍楼东。

明朝梅岭花飞雪,未必都因昨夜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角
作者: 黄庚 〔宋代〕

谁送寒声入梦中,
遥知人在戍楼东。
明朝梅岭花飞雪,
未必都因昨夜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是谁在梦中送来寒冷的声音,我遥远地知道你在戍楼的东边。明天早晨,梅岭上的花像雪一样飞舞,未必全都是因为昨夜的风。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声:指寒冷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寒风的声音。
  • 梦中:在梦里,表示一种无形的感受。
  • 遥知:远远地知道。
  • 戍楼:边防哨所或守卫的楼。
  • 梅岭:梅花盛开的山岭。
  • 飞雪:飘落的雪花,形容梅花盛开时的景象。
  • 昨夜风:指前一夜的风,暗示天气变化。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提及梅花和雪的意象常在中国诗词中表达孤独、思乡等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白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黄庚为人清白正直,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的战乱年代,诗人可能身处边疆,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闻角》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听到角声时的情感。开篇的“谁送寒声入梦中”,诗人通过寒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寂感以及夜晚的寒冷。接着,诗人提到“遥知人在戍楼东”,不仅表达了对远方守边人(可能是爱人或亲友)的思念,也暗示了守边的艰辛与孤独。接下来的两句描写梅岭花飞雪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冬日的静谧与美丽,但“未必都因昨夜风”,则使人思考自然和人心的微妙关系,暗示自然界的变化并不完全是由人所能控制或理解的。

整首诗通过寒声、戍楼、梅岭和雪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思乡情怀的画面,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对人情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送寒声入梦中:开篇设问,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听到寒声的奇妙感受,映射出内心的孤寂。
  • 遥知人在戍楼东:远远地知道有一个人正在守边,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
  • 明朝梅岭花飞雪:描绘了梅岭的美丽景象,花与雪的结合反映了冬季的静美。
  • 未必都因昨夜风:引发思考,天气变化并不总是由风造成,暗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复杂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声”比喻孤独感。
  • 拟人:似乎赋予自然界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沉思,反映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声:象征孤独与寒冷。
  • 梦中:代表无形的思念。
  • 戍楼:象征守护与思念。
  • 梅岭:象征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坚韧。
  • 飞雪: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庚
    C. 杜甫
    D. 白居易

  2. “遥知人在戍楼东”中,“戍楼”指的是什么?
    A. 书房
    B. 边防哨所
    C. 山顶
    D. 市集

  3. 诗中提到的梅岭花飞雪,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冬天的静谧
    C. 夏天的热闹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情,表现孤独与思乡。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闻角》与《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闻角》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而《月夜忆舍弟》则更直接地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庚诗文集》

以上是对《闻角》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