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登楼》

时间: 2025-01-14 11:25:32

玉宇澄清暮霭收,吟边怕倚仲宣楼。

寒蟾千里夜如书,新雁一声天欲秋。

湖海谁青豪杰眼,风霜易白少年头。

更残忽听荒城角,吹老梅花总是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夜登楼
玉宇澄清暮霭收,
吟边怕倚仲宣楼。
寒蟾千里夜如书,
新雁一声天欲秋。
湖海谁青豪杰眼,
风霜易白少年头。
更残忽听荒城角,
吹老梅花总是愁。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玉宇之下,傍晚的云霭渐渐收敛,我在吟诵之时,心中却怕倚靠在仲宣楼上。寒冷的明月照耀千里,夜空如同一本书一般,新的大雁叫声响起,天边似乎预示着秋天的来临。湖海之中,何人能在豪杰的目光中显得青翠?风霜容易使得年轻的头发变白。更深时分,忽然听到荒城的角声,吹来的梅花气息,却全是愁苦。

注释:

  • 玉宇:指天空,形容清澈的天空。
  • 仲宣楼:楼名,古代文人常在此吟咏。
  • 寒蟾:指明月,"寒蟾"是一种美丽的比喻。
  • 新雁:指刚飞来的大雁,象征秋天的到来。
  • 湖海:指广阔的湖泊和海洋,隐喻豪杰的事业。
  • 风霜:指岁月的无情,容易使年轻人变老。
  • 荒城角:指荒凉城市的钟声,带来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南宋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个性沉稳,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诗歌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月夜登楼的场景中,感受到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表达了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月夜登楼》是黄庚的一首经典作品,展现了诗人在月夜登楼时的情感与思考。诗中描绘了清澈的月空与渐渐暗淡的暮霭,以此引出诗人的忧愁与思绪。首联通过“玉宇澄清”和“暮霭收”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带给读者一种宁静的美感。而“吟边怕倚仲宣楼”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似乎在吟诵中流露出一丝孤独与不安。

接下来的意象“寒蟾千里夜如书”将明月比作书,展现出诗人对夜色的深刻感受;而“新雁一声天欲秋”则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带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联通过“湖海谁青豪杰眼”与“风霜易白少年头”,表达了对过去豪情壮志的思考,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无奈。最后一句“吹老梅花总是愁”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感慨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玉宇澄清暮霭收:描绘清澈的天空,傍晚的云霭渐渐消散,暗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吟边怕倚仲宣楼:在吟咏诗句之时,心中却对倚靠楼台感到不安,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3. 寒蟾千里夜如书:将明亮的月亮比作一部书,暗示夜色的深邃与丰富。
    4. 新雁一声天欲秋:新飞来的大雁叫声,预示着秋天的来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5. 湖海谁青豪杰眼:反思豪杰眼中的世界,暗示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6. 风霜易白少年头:岁月的流逝使年轻人容易变老,感叹青春的易逝。
    7. 更残忽听荒城角:在更深的夜晚,听到荒城的钟声,带来孤独与愁苦。
    8. 吹老梅花总是愁:梅花的气息带来忧愁,暗示人生的无常与痛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书,展现夜的深邃。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青春易逝的忧虑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清澈与孤独,常与思念、愁苦相连。
  • 新雁: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
  • 湖海:代表理想与现实的广阔,隐喻人生的追求。
  • 风霜:象征岁月的无情,反映出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 荒城角:代表孤独与愁苦,带来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蟾”指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星星
    • B. 明月
    • C. 云彩
    • D. 风
  2. 诗人在哪个楼台吟咏?

    • A. 观景楼
    • B. 仲宣楼
    • C. 听雨楼
    • D. 月明楼
  3. “新雁一声天欲秋”中的“新雁”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月夜登楼》:两者都以月夜为背景,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月夜登楼》则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