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

时间: 2025-01-01 11:07:57

道人坐茅宇,独抱无弦琴。

对此景物变,夕云散还阴。

雨气一帘润,云意千山深。

新阳畅微暄,疏花点孤林。

芳时坐消歇,孰同岁寒心。

孤梅发清夜,庭树惊栖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人坐茅宇,独抱无弦琴。
对此景物变,夕云散还阴。
雨气一帘润,云意千山深。
新阳畅微暄,疏花点孤林。
芳时坐消歇,孰同岁寒心。
孤梅发清夜,庭树惊栖禽。

白话文翻译:

在茅草屋中,道人独自抱着没有弦的琴。
面对这变幻的景物,夕阳的云彩散去又转暗。
雨的气息润泽着一帘,云的情意在千山深处。
新阳暖和而明媚,稀疏的花朵点缀在孤独的林中。
芳香的时光让我感到沉寂,谁能与我分享这岁寒的孤寂心情。
孤独的梅花在清冷的夜里绽放,庭院中的树木惊动了栖息的鸟儿。

注释:

  • 道人:指道教的修道者。
  • 茅宇:茅草屋,简陋的住所。
  • 无弦琴:没有弦的琴,象征无声或内心的宁静。
  • 夕云:傍晚的云彩,暗示时间的流逝。
  • 雨气:雨水的气息,带来湿润的感觉。
  • 新阳:新升起的太阳,象征希望和温暖。
  • 芳时:春天的美好时光。
  • 孤梅:孤独的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
  • 栖禽:栖息的鸟,象征生灵的活力。

典故解析:

本诗以“无弦琴”寓意道人的内心宁静,反映了道家修道的境界。诗中提到的“孤梅”可以联想到梅花的高洁与坚贞,常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达道教思想和个人情感,常以自然为题材。

创作背景:诗作于一个静谧的黄昏,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沉思,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至后》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美的诗。诗中,黄庚以“道人”作为主角,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表现了道教修道者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敏感。开篇以“道人坐茅宇,独抱无弦琴”引入,展现了道人的孤独和宁静。无弦琴的意象,代表了无声的思考和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对比“夕云散还阴”的景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雨气一帘润,云意千山深”描绘了雨后的清新和深邃,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新阳的出现让气氛变得温暖,芳香的春天让人感到消沉的岁寒之心更加显得孤独。

最后,诗中提到的“孤梅发清夜”与“庭树惊栖禽”,不仅是自然的描写,也象征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感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道人坐茅宇,独抱无弦琴。”:道人在茅草屋中,象征着简朴与孤独,琴的无弦象征无声的思索。
    • “对此景物变,夕云散还阴。”:对景物变化的感慨,时间流逝带来的阴影。
    • “雨气一帘润,云意千山深。”:雨水滋润大地,云彩在山中延展,表现自然的深邃与清新。
    • “新阳畅微暄,疏花点孤林。”:新阳温暖,稀疏的花点缀在孤独的森林中,表现春天的希望。
    • “芳时坐消歇,孰同岁寒心。”:在春天的美好中,感到孤独,反思岁寒时的心情。
    • “孤梅发清夜,庭树惊栖禽。”:在宁静的夜晚,孤梅绽放,庭院中的鸟儿被惊动,象征生命的活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无弦琴比喻道人的宁静与孤独。
    • 拟人:云意、雨气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新阳畅微暄,疏花点孤林”形成和谐的对仗。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道教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茅宇: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无弦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夕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新阳:象征希望与温暖。
  • 孤梅:象征坚韧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弦琴”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宁静
    • C. 忧愁
  2. 诗中提到的“孤梅”象征了什么?

    • A. 孤独
    • B. 高洁
    • C. 繁荣
  3.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以雄浑的山水描写与黄庚的细腻自然描写形成对比,表达了不同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