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和蒙著太尉澹山见示长句》

时间: 2025-01-01 11:41:02

澹岩宛在进江滨,多少篇章刻翠珉。

闻道凤凰将九子,恰逢花木正中春。

杖游岂为知名久,历览悬知啸侣频。

林外鸟声应报客,溪头梅子已生人。

茅茨信我无三顾,物象因君遂一新。

试共携筇采灵草,幽岚何必与天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澹岩宛在进江滨,多少篇章刻翠珉。
闻道凤凰将九子,恰逢花木正中春。
杖游岂为知名久,历览悬知啸侣频。
林外鸟声应报客,溪头梅子已生人。
茅茨信我无三顾,物象因君遂一新。
试共携筇采灵草,幽岚何必与天邻。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澹山岩石宛如在水中,多少篇章在这翠绿的山石上刻下。听说凤凰将要孵出九个儿子,正好遇上花木盛开的春天。手杖漫游岂是为了追求名声已久,游历中偶尔听到啸叫的伴侣频频。林外的鸟声好像在回应来客,溪边的梅子已经有了人影。茅屋深信我并不需要三顾,因你而物象更新。试着一起携手采摘灵草,幽静的山岚何必非要与天相邻。

注释:

  • 澹岩:指澹山,位于江边的岩石。
  • 翠珉:翠色的岩石,象征自然的美。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和重生。
  • 杖游:手杖漫游,指带着手杖去游玩。
  • 三顾:典出《三国演义》,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形容诚意。
  • 灵草:指珍贵的草药。
  • 幽岚:幽静的山间雾气。

典故解析:

  • 凤凰将九子:此典出自古代神话,凤凰孵卵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用以形容诚心求才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伯言,宋代著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自然万物复苏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澹山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开篇以“澹岩宛在进江滨”引入,点明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还蕴含了深厚的人情。在“杖游岂为知名久”中,诗人强调了游玩的目的并非追求名利,而是享受自然的乐趣,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接着,鸟声与梅子相呼应,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最后,诗人表示愿与友人一同采茶,享受自然的幽静,体现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谊的向往。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澹岩宛在进江滨”,描绘出山岩与江水相映的自然美景。
  • 第二句:“多少篇章刻翠珉”,暗示诗人对文化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 第三句:“闻道凤凰将九子”,引出传说,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第四句:“恰逢花木正中春”,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第五句:“杖游岂为知名久”,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 第六句:“历览悬知啸侣频”,描写游历中的情景,增添了生活气息。
  • 第七句:“林外鸟声应报客”,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类活动相互呼应。
  • 第八句:“溪头梅子已生人”,寓意春天的到来,生机盎然。
  • 第九句:“茅茨信我无三顾”,强调友谊的珍贵与真诚。
  • 第十句:“物象因君遂一新”,因友而生的感悟,展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 第十一句:“试共携筇采灵草”,邀请友人共同享受自然。
  • 第十二句:“幽岚何必与天邻”,表达了对自然幽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进行比较,增添诗意。
  • 拟人:鸟声回应来客,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脱名利的态度,展现出一种闲适而恬淡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澹岩:象征自然之美。
  • 凤凰:象征美好的希望。
  • 梅子:象征春天的生机。
  • 灵草:象征珍贵的自然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澹岩”指的是: A. 一种鸟类
    B. 江边的岩石
    C. 一种植物

  2. “杖游岂为知名久”的意思是: A. 游玩是为了追求名声
    B. 游玩是为了放松心情
    C. 游玩是为了探险

  3. “茅茨信我无三顾”中的“三顾”指的是: A.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B. 三次探望朋友
    C. 三次拜访高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春夜喜雨》则通过雨声传递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