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
时间: 2025-01-17 09:1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
作者:黄庭坚
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
是中非神奇,根器如此故。
范公秉文德,断国极可否。
至今筦枢机,大度而少与。
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
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垅亩。
持论不籧筱,奉身谢夸诩。
颇知城南园,文会英俊侣。
何当休沐归,怀茗就煎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打鼓的声音像秦地的乐曲,琵琶的声音则像胡人的语言。这其中并非没有神奇之处,都是因为根本的才能如此。范公秉持文德,治理国家的能力究竟如何?直到今天,管理大权的人,宽大容人却少有真正的交往。蝉鸣声中,世上有人在,风口呼啸着两只猛虎。谨慎地学习忠孝之道,鄙俗的事情也能耕种田亩。言论不拘泥于细节,奉身于此而不自夸。对城南园的了解颇深,文雅的聚会中有许多英俊的朋友。何时能够休息归来,端一壶茶,慢慢煮去。
注释
- 鼓缶:打鼓的器具,这里象征音乐。
- 秦声、胡语:秦地的音乐与胡人语言,代表文化的差异。
- 范公:指范仲淹,以其文德和政治才能著称。
- 筦枢机:指掌握权力的官员或机构。
- 蝉嫣:蝉声悠扬。
- 鄙事:指平凡的小事。
- 籧筱:竹子的一种,指小而轻的东西。
- 怀茗:指心中怀念茶,象征闲适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风受到杜甫的影响,注重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友人范子夷的交往之际,表达了对范公的敬仰及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黄庭坚在诗中通过音乐和文化的对比,展现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通过音乐和文化的象征,传达了诗人对范子夷的敬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开篇的“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以音乐入诗,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差异,暗含对文化认同的思考。接着,诗人对范公的赞美,既是对其德才的认可,也隐含了对当权者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与思考。尤其是“至今筦枢机,大度而少与”,指出了当时社会中权力者的孤立与自大,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流的渴望。
后半部分诗句则转向个人修养和生活态度,强调忠孝之道与对平凡事务的珍视,体现出一种回归自然、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结尾的“何当休沐归,怀茗就煎去”,更是描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而富有韵律,内容上深刻而富有情感,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描绘不同文化的声音,秦声象征中华文化,胡语则代表外族文化的影响。
- 是中非神奇,根器如此故:强调文化差异背后的人才和根基,表现出诗人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 范公秉文德,断国极可否:对范仲淹的赞美,提出治理国家的能力。
- 至今筦枢机,大度而少与:批判当权者的孤立,反映社会人际关系的淡漠。
- 蝉嫣世有人,风壑啸两虎:展现自然与人事的交融,表达生动的社会画面。
- 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垅亩:强调个人修养与务实精神的重要性。
- 持论不籧筱,奉身谢夸诩:提倡不拘泥于小节,真诚待人。
- 颇知城南园,文会英俊侣:表达对文人雅士的向往与重视。
- 何当休沐归,怀茗就煎去: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鼓声和琵琶声比作文化的象征,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鼓缶多秦声,琵琶作胡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蝉声和风壑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文化、政治、个人修养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忠孝与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声:象征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延续。
- 胡语:代表外来文化的影响,提示文化的多样性。
- 蝉:象征生命与自然,暗示宁静与和谐。
- 城南园:象征文人雅集的场所,代表文化交流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声”象征什么? A. 外来文化
B. 中华传统文化
C. 音乐的多样性
D. 个人修养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看法? A. 小心学忠孝
B. 何当休沐归
C. 至今筦枢机,大度而少与
D. 持论不籧筱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作品,讨论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注,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体修养与人际关系,而苏轼则更关注政治与历史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