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观竞渡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
习棹江流长,迎神雨雾开。
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
下怖鱼龙起,上惊凫雁回。
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
白话文翻译:
大夫沉没在楚水中,千年来国人都为他哀伤。
划船在长江上,迎接神灵,雨雾也因此散开。
船桨随着绿云而动,船只逆流而上。
水下让人害怕的鱼龙翻腾,上空的雁鸭惊飞而回。
能让秋天大有所获,鼓声和号角声远远传来。
注释:
- 大夫:指有地位的士人或贵族。
- 沉楚水:指沉没于楚国的水域,楚水传达了深厚的历史感。
- 习棹:划桨的意思,指在水面上划船。
- 标随绿云动:指船的标帜随风飘动,如同绿云一样。
- 鱼龙:指水中的鱼和龙,象征水中神秘的生物。
- 鼓吹:指乐器的声音,常用于庆典或祭祀的场合。
典故解析:
- 楚水:是指长江的一部分,楚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 千祀国人哀: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可能暗指古代英杰的逝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在诗歌中体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观竞渡》诞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与当时的水上竞技文化及祭祀活动有关,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水上活动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观竞渡》通过描绘水上竞渡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故国的眷恋。开头两句提到“大夫沉楚水”,引发人们对历史的追忆,接着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水上活动的热闹与神秘。诗中反复出现的“水”、“船”、“鱼龙”等意象,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船逆清波来”,不仅描绘了船只在水中行进的艰辛,也象征着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追寻的精神。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往昔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希望,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哀悼,也有对水上文化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开篇即点明中心,历史人物的沉没引发了国人的哀思。
- 习棹江流长,迎神雨雾开:描绘了划船的情景,表达了水上活动的生动与神秘。
- 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色彩鲜明的意象,表现了人们在逆境中奋勇向前的精神。
- 下怖鱼龙起,上惊凫雁回:展现了水面下的神秘生物与空中鸟类的惊慌,象征了自然的威力。
- 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表现了丰收的希望与来自远方的召唤,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标随绿云动”,将船的标帜比作绿云,生动形象。
- 拟人:如“下怖鱼龙起”,让水中的生物具有人性化的恐惧感。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竞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示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奋斗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夫:象征着过去的伟人,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 楚水:代表着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积淀。
- 船:象征着人们追寻目标的勇气和决心。
- 鱼龙: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大夫沉楚水”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屈原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能令秋大有”中的“秋”象征什么?
- A. 失败
- B. 成就与希望
- C. 过去
- D. 往生
答案:
- A. 屈原
- B. 成就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观竞渡》与屈原的《离骚》在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自然描绘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示了对故国的情感与自然力量的敬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