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时间: 2025-01-17 09:4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厥初游太学,相与极周旋。
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
孟阳题剑阁,子云献甘泉。
斯须旷千里,婉娩将十年。
今来艳阳月,好鸟鸣翩翩。
同声既求友,不肖亦怀贤。
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
成颂非其德,高文徒自妍。
声尘邈超越,比兴起孤绝。
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跂予北堂夜,摇笔酬明哲。
绿竹动清风,层轩静华月。
想像南山下,恬然谢朝列。
犹恐鶗鴂鸣,坐看芳草歇。
邀以青松色,同之白华洁。
永愿登龙门,相将持此节。
白话文翻译:
在我初次游学太学的时候,我们曾经互相交往。
一起分享朝夕的美好,互相交流思想,像古代的先贤一样。
孟尝君在剑阁上留下诗句,阮籍则献上清泉。
转眼间已经过了千里,十年的时光也如白驹过隙。
如今在这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好鸟在空中欢快地鸣叫。
同样的声音呼唤着朋友,连我这样的无能之辈也期望能结识贤人。
我满心期待着春天的到来,难免感到这瑶华之作有些草率。
成就的诗篇并非因我才德,华丽的文辞只为自我陶醉。
声名远扬超然,情感却显得孤独。
我才明白,郢中人果然可以吟唱《白雪》之歌。
在北堂的夜晚,我提笔回应明哲。
竹林随清风摇曳,层楼在华月中静谧。
想象着南山脚下的宁静,淡然地告别朝霞。
我仍然害怕黄莺的鸣叫,坐在这里看芳草凋零。
邀你一起共享青松的色彩,和白花的洁白。
我愿意永远登上龙门,共同持守这份节操。
注释:
- 厥初:指“他的开始”。
-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 孟阳:指孟尝君,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 子云:指阮籍,古代著名诗人。
- 声尘:声名和流传。
- 郢中人:指有才华的人,源自《楚辞》中的郢人。
- 龙门:象征成功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李处士在山中相聚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是一首充满哲思和友谊的古诗。诗中通过回忆与友人相识的岁月,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提到初游太学时的青涩与朝夕相伴,显示出友谊的纯真与美好。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孟尝君和阮籍的典故,强调了古代贤人的精神追求,展示出对理想与道德的向往。
随着诗意的发展,作者感慨岁月的流逝,十年的时光似乎在瞬息之间,借用“艳阳月”和“好鸟鸣”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状态。诗人渴望友谊,更期待能与贤人共赏这美好的时光,表达了对理想朋友的期盼和对自我的反思。结尾以“永愿登龙门”收束,既是对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友谊持久的期待,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四句回忆太学的相识,表达友谊的珍贵。
- 中间的典故引用,传达出对古人精神的敬仰。
- 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对友谊的向往。
- 结尾的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友谊的坚定。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来映照内心情感,如“绿竹动清风”象征自由与恬静。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友谊的珍贵与人生态度的积极,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久的友谊。
- 白华:代表纯洁与高尚的情感。
- 龙门:象征人生的理想与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孟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尝君
B. 孟子
C. 孟庄
D. 孟氏家族 -
“绿竹动清风”中“绿竹”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自由
C. 财富
D. 学问
答案:
- A. 孟尝君
- B. 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诗相比,储光羲的诗更强调友谊与内心的情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和个人的孤寂感。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