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塞下曲
作者: 吴璜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里纷飞檄,千军正荷戈。
重阴藏白日,浊浪渡黄河。
烽火燉煌部,牛羊敕勒歌。
汉家威德远,未许郅支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斗的激烈场景:万里之外传来战书,千军正在准备出征。浓厚的阴云遮蔽了白日,浑浊的浪潮奔腾渡过黄河。烽火在关键的地方熊熊燃烧,牛羊在草原上唱着敕勒歌。汉朝的威德远播,不允许敌人郅支与之和谈。
注释:
- 纷飞檄: 纷飞的战书,檄文是一种宣告战争的文书。
- 荷戈: 这里指士兵们拿着武器准备作战。
- 重阴: 形容天空阴沉,气氛紧张。
- 浊浪: 指混浊的黄河水,象征战斗的激烈和环境的恶劣。
- 烽火: 用以传递战讯的火光,表示战争的紧迫。
- 敕勒歌: 敕勒是古代北方民族,歌唱牛羊象征着草原生活。
- 郅支: 指北方的游牧民族,诗中暗指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璜,清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描写战争和边疆生活,风格豪放激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边疆战事频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关切。
诗歌鉴赏:
《塞下曲》是吴璜的一首边塞诗,展现出战争的紧迫感与壮烈场景。诗的开头用“万里纷飞檄”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紧张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接着以“千军正荷戈”描绘出士兵们准备迎战的场景,生动而雄壮。重阴与白日的对比,暗示了战争带来的阴霾与不安。浊浪渡黄河的意象,既传达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战斗的激烈和艰难。
烽火燉煌部,牛羊敕勒歌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民生的影响,草原上的牛羊歌声与烽火相映成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战争的无情与人民的生活。最后一句“汉家威德远,未许郅支和”则是在强调汉朝的强大与不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对敌人的强烈反抗。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描绘,也有对民族尊严的维护,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纷飞檄: 远方传来的战书,表明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 千军正荷戈: 千军万马准备出发,铠甲闪烁,显示出士气高涨。
- 重阴藏白日: 阴云密布,象征着不明的危险与即将来临的战斗。
- 浊浪渡黄河: 战斗的激烈,黄河水浪滚滚而来,暗示着战争的冲击。
- 烽火燉煌部: 战争信号不断,烽火熊熊燃起,传递着紧急的消息。
- 牛羊敕勒歌: 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与战斗形成鲜明对比。
- 汉家威德远: 汉朝的威望与力量传遍四方。
- 未许郅支和: 表达了不屈的斗志,不容敌人和谈。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如“万里纷飞檄,千军正荷戈”。
- 比喻: 用“浊浪”象征战争的激烈与冲突。
- 夸张: 通过“万里”、“千军”等词汇,强调战争的规模与紧迫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边疆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反映了清代边塞诗的主题及其时代背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檄: 战书,象征着战争的号召。
- 戈: 兵器,代表着战争与冲突。
- 重阴: 天空阴沉,象征着紧张与不安。
- 黄河: 自然界的伟大象征,战争的激烈场所。
- 烽火: 传递战争信息的火光,象征战斗的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里纷飞檄”指的是什么?
- A. 战书
- B. 民间歌谣
- C. 战士的装备
- D. 旅行的路线
-
诗中提到的“郅支”代表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敕勒
- C. 北方游牧民族
- D. 西域民族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吴璜的《塞下曲》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写边疆生活与战争场景,但吴璜更侧重于战争的直接描绘,而王之涣则通过自然景物反映战争的背景与氛围。两者都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守护,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边塞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