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碧沼寺》
时间: 2025-01-04 10:2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碧沼寺
作者: 徐伟达 〔宋代〕
古寺登临不记秋,
重来境物更清幽。
烟笼野色穿窗日,
竹引寒泉绕径流。
杜阁谛观缁侣肃,
莲堂时有妙音浮。
老僧喜客殷勤甚,
冰簟蒲团为我留。
白话文翻译:
登上这座古老的寺庙,已不记得是哪个秋天,
再次来到这里,周围的景物更显得清幽。
烟雾笼罩着野外的景色,透过窗户洒进日光,
竹子引导着冰冷的泉水,环绕着小径流淌。
在杜阁中静观,缁衣的僧侣显得庄重肃穆,
莲堂里时常传来悠扬的音声。
老僧对客人非常热情,
为我准备了冰凉的褥子和蒲团。
注释:
- 碧沼寺:寺庙名,意指在碧绿的水面上。
- 缁侣:缁,即黑色,常指僧侣,这里强调僧侣的衣着和庄重。
- 杜阁:一种建筑,通常用于修行和静思。
- 莲堂:莲花的殿堂,象征着清净和美好。
- 冰簟:冰凉的席子,指夏天用来降温的席子。
- 蒲团:一种坐垫,通常用于佛教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伟达,字子美,号青山,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游历碧沼寺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古寺风光的赞美及内心的宁静。诗中描写的景物和僧侣生活,体现了当时士人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题碧沼寺》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诗人在描写古寺的自然景色和僧侣生活之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古寺登临不记秋”就展示了诗人踏上古寺时的沉思与感慨。似乎在游历中,时间在这里变得模糊,古老的寺庙让人忘却了世间的纷扰,心灵得到了洗涤。
接下来的“烟笼野色穿窗日,竹引寒泉绕径流”,诗人通过烟雾、阳光和竹子等意象,展现了一幅清幽的自然图景,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而“杜阁谛观缁侣肃”,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寺中僧侣的修行生活,表现出一种庄重与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通过老僧的热情款待,展示了寺庙的温暖与人情,传达出一种温馨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的生活态度,反映了那种在纷扰的社会中寻求内心平和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登临不记秋:古老的寺庙,登上去时已无法记得是哪个秋天,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往的淡忘。
- 重来境物更清幽:再次来到这里,周围的环境更加显得清幽宁静。
- 烟笼野色穿窗日:烟雾笼罩着外面的景色,透过窗户洒进日光,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竹引寒泉绕径流:竹子引导着寒冷的泉水,环绕着小径流淌,传达出自然的清凉和生机。
- 杜阁谛观缁侣肃:在杜阁中静静观赏,僧侣穿着黑色的衣服,显得庄重而肃穆。
- 莲堂时有妙音浮:莲堂里时常传来美妙的音声,增添了寺庙的灵性与美感。
- 老僧喜客殷勤甚:老僧对客人非常热情,表现出人情的温暖。
- 冰簟蒲团为我留:为我准备了冰凉的席子和蒲团,体现出热情的款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烟笼”比喻景色的朦胧美,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对仗:如“竹引寒泉”“杜阁谛观”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表现老僧的热情,使得场景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自然的宁静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历史与超然的精神追求。
- 烟:象征着朦胧、神秘与宁静。
- 竹:象征着坚韧、清雅与自然。
- 泉: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清凉。
- 缁侣:象征着修行与庄重的生活态度。
- 莲堂:象征着纯洁与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缁侣”指的是什么? A. 僧侣
B. 游客
C. 学者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自然的宁静? A. 烟、竹、泉
B. 花、鸟、风
C. 山、水、石 -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情的温暖
C. 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题碧沼寺》的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孤独与思考,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题碧沼寺》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热爱。